七一社區        注冊

民政部:政府不會推卸養老責任 以房養老只是試點性舉措

魏銘言

2013年09月21日09:58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民政部:政府不會推卸養老責任 以房養老只是試點性舉措

  ■ 焦點

  國務院:養老財政向農村傾斜

  在加速的老齡化進程中,我國農村的養老問題比城市更為嚴峻。民政部昨天公布,目前,農村老齡化水平平均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近5000萬。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坦言,農村養老服務存在著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無靠等突出問題。

  農村敬老院2/3是“黑戶”

  農村養老問題隨著城鎮化和農民工潮更突顯。早在去年年底,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就公開表示,農村家庭的空巢率已達到45%左右。青壯年進城打工,留守老人帶領著留守兒童種田,我國農村的養老現狀甚至不如過去。此外,農村敬老院多破舊、簡陋、缺少醫療和專業化照料人員,能提供的服務與入住老人需求相去甚遠,閑置床位多達47.5萬張,利用率隻有78%,沒有發揮養老中心的作用﹔同時,大量敬老院沒有登記注冊,全國農村3萬余家敬老院中隻有1.1萬家身份合法,高達三分之二的敬老院是“黑戶”。

  集體土地可作養老基地

  針對上述問題,民政部昨天也公布了具體的解決辦法。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國務院《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提出的45項任務中有27項要求民政部限期牽頭完成,其中包括多管齊下改善農村養老條件。

  首先,最實際的,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用於養老服務的財政性資金應重點向農村傾斜,改善鄉鎮敬老院設施條件,增強護理功能,在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基礎上,向社會開放,接納周邊村鎮的散居老人,適當收費,提高運營效益,使之成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此外,民政部提出要拓寬農村養老資金渠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可以村委會為平台,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涂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用於為老年人“團購”更便捷、豐富的養老服務。

  【北京情況】 集體土地收益助“養老”

  在大興區長子營鎮的養老院,是鎮政府及轄屬村委會用農村宅基地的集體收益修建的,這裡除了環境優美、空氣健康,還有專業的醫療護理資源,吸引了不少城市老年人入住。在向社會服務的同時,這家養老院還向本鎮的農村老人,提供低價的日間照料和醫療康復、護理服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上述模式,農村初步嘗試用集體土地的部分收益,用於為本地的農村老人提供更多的養老服務。他舉例說,懷柔長城腳下的一些國際文化村,村民閑置的房子租給外國人,開起酒吧、旅館,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產業,提高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應該可以拿出一部分,幫助當地的老人獲得更多的養老服務。

  “目前,房山、門頭溝等區縣的一些村鎮,已有類似的嘗試”,李紅兵認為,隨著農村留守、空巢老人增多,如果以村委會為紐帶,老人將空置房屋或閑置的宅基地,委托村委會用於集中開發,獲得的收益,可以用於建設、改善養老機構,改善基礎設施,從而集中在一起享受養老服務,或獲得更多養老資源,安心居家養老。

  李紅兵介紹,北京即將出台的《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到“以房助老”,對於農村來說,就是計劃試點以村委會為單位,通過村民委托的集體土地開發收益,為老人換取更多的養老資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雷、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