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醫生撰寫敘事醫學病歷,體驗患者冷暖——

聚焦·關注敘事醫學:病歷,有了人的故事

2013年09月06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

現代醫學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醫生更多的是去安慰。隻有真正進入病人的世界,才能產生信任和愛

魏鵬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一名年輕的住院醫師。不久前,他遇到一位鼻咽癌患者,是貴州大學的教師,癌細胞已經侵犯顱底。一天夜裡,魏大夫見她還沒休息,就把她叫出病房談話,長時間地聆聽她的故事。

這位患者有一個13歲的女兒,為了不影響孩子,她一直在試圖隱瞞病情。可是有一天,女兒回家后不說話了,也不彈古箏了。她問為什麼,女兒扑倒媽媽的懷裡,邊哭邊說:“媽媽,你就別隱瞞我了。”於是,母女倆哭成一團。那天晚上,一家人躺在一張床上,和睦,安詳。聽到這一幕,魏大夫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

自此,魏大夫隻要有時間,就會聆聽她的故事,到她床邊站一會兒,哪怕是一言不發。盡管做得很簡單,但是他收獲了當醫生以來患者的信任。有一次,魏大夫在給這位患者旁邊的病人做治療,她知道魏大夫沒有吃飯,非給他香蕉吃。魏大夫不吃,她幾乎要哭出來了。出院的時候,她在愛人的陪同下,一起給魏大夫鞠了一躬,同時交給他一封信。這是他當醫生以來收到的第一封感謝信。

在敘事醫學病歷中,魏大夫寫道:“我深深意識到,哪怕自己不會給病人很漂亮地操刀完成一例手術,哪怕能給病人解決的問題不多,哪怕能做的隻有聆聽,隻要留意患者的疾苦,哪怕僅僅是在患者床頭停留一會兒,也能讓患者感動不已。”

看到這份病歷,凌鋒很受感動,她在評語裡寫道:“平時看你病歷寫得一塌糊涂,還記得我痛斥過你嗎?這次讓我相信,一個對病人充滿同情和愛護的醫生,才是真正的好醫生。”

凌鋒認為,現代醫學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醫生更多的是去安慰。隻有真正進入病人的世界,才能產生信任和愛,建立起醫患之間的情感共同體。否則,醫生做得再多,病人也是不會領情的。她建議,醫院應把醫生撰寫敘事醫學病歷納入醫德考核,這將有利於醫德水准的整體提升。

王一方認為,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醫學進步的理解存在偏差,出現了過度物化和客觀化的傾向,以為醫學進步就是技術前行、設備先進,造成技術至上、金錢崇拜,懂病不懂人、見病不見人、治病不治人,導致醫患關系惡化。醫生做得越多,病人抱怨越多。

他指出,敘事醫學是在醫學向人性回歸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新的醫學理念與范式,是對技術醫學的矯正和補充,將醫生從技術的迷宮中拖回病人的主體生活,傾聽、記錄病人的疾痛故事,捕捉疾病中的心靈密碼與隱喻,在靈魂深處與病人相遇,真正理解病人,與病人締結情感與道德的共同體,乃至精神和價值的共同體,使醫學從技術主義的歧路上回到人的醫學的軌道上來。這將從根本上解決醫患關系的惡化,重建以敬畏、悲憫、感恩、利他為基線的和諧醫患關系。

北京軍區總醫院劉端祺教授說,醫學的發展需要敘事醫學,醫生的提高需要敘事醫學。敘事醫學可以加強醫患溝通,密切醫患關系,使醫生和病人還原為戰友關系。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