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貨改兩個月來,濟南鐵路局裝車量止跌反彈增幅19.6%

樣本·觀察經濟一線:鐵路貨改 攪活物流市場

2013年08月19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讓利不讓市場,鐵路初嘗“討價還價”

“鐵路貨改也是轉方式,調結構。轉的是服務方式,調的是產品結構”

6月13日,全國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啟動前兩天,濟南鐵路局日裝車量跌到了6734車,比一季度高點下降了25%。“貨改不是被動的,那時候真是坐不住了。”濟南鐵路局貨運營銷處處長李強坦言。

改革實非易事。貨改試水首月,李強就跑了不下30家企業,很多企業最初的反饋都是“鐵路貨改不現實”。鐵路一直以來是高度壟斷、大宗運輸、半軍事化管理,除大宗物資外,當下的物流市場卻以多批次、小批量、短周期為特點,而且公路運費靈活,鐵路運費卻不能議價,鐵路如何融入市場,引發了貨主的疑慮。

“鐵路貨改也是轉方式,調結構。轉的是服務方式,調的是產品結構。”濟西站貨運中心主任尚立,是有著30年路齡的老鐵路,“除了安全紅線不能碰,能為貨主做的,我們都要盡力。一句話,讓利不讓市場!”

過去貨等車,如今車等貨。益海嘉裡糧油兗州生產基地是濟南鐵路局的大客戶。在銷售經理周通看來,鐵路運輸與企業銷售息息相關。“以前公司有3個人專門跑車皮計劃,等半個月都不見得有車。因為鐵路運不出去,有些訂單我都不敢要。現在,一個電話,隨時裝車,再也不用看著市場白白流失了。”

停收過磅費,調整裝卸費。貨改后,濟南鐵路局實行一口價,貨主無需再繳納每噸4元的過磅費,以及每噸2至6元不等的服務費,裝卸費也將適度調整。以濟西站發送到烏魯木齊東站的炭塊為例,貨改后每車減少收費418.2元。

接取送達費,上下可浮動。貨改后,鐵路主動為貨主提供門到門服務,吸引了大量的公路貨源。特別是體積大、重量輕的輕浮貨物,逐步放棄公路接駁,轉向鐵路運輸,僅7月22日至31日,濟西站就發送了13車,增收20多萬元。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