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0日10:38
鄭哲敏
1924年出生。
1947年於清華大學機械系畢業后,曾擔任錢偉長教授的助教。
1948年獲准入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年后,成為錢學森的博士研究生。
1952年6月獲得加州理工學院應用力學與數學博士學位,並在熱彈性力學、流固耦合力學等新的學科方向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3年,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4年,鄭哲敏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科院力學所彈性力學組組長、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執委等職。
鄭哲敏是我國爆炸力學學科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流體彈塑性體力學模型,是強動載荷力學效應領域標志性的進展,是爆炸與沖擊動力學的基石,被廣泛應用於地下核爆炸,坦克與反坦克武器,空間反導以及鑽地核爆彈等重要軍事應用。鄭哲敏還在核爆效應、穿破甲機理、防護工程、爆炸加工、爆炸安全、爆炸處理水下軟基、瓦斯突出機理等爆炸力學主要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響的成果。鄭哲敏是繼錢學森之后,我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總體把握我國力學學科發展方向的同時,他積極倡導、組織和參與諸如熱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材料力學行為、環境力學、海洋工程、災害力學、非線性力學等多個力學分支學科或領域的建立和發展。
50多年前,鄭哲敏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釋放的科學規律,他“馴服”了炸藥,並利用這種威力巨大的能量,解決了很多工程難題,在爆炸領域開創了廣泛的應用空間。核爆炸、瓦斯爆炸、炮彈爆炸……他總能用簡潔的數學公式概括形形色色的爆炸中蘊含的規律,再用這些規律去解決新的問題。由於他對爆炸能量釋放過程的嫻熟掌握,中國誕生了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新學科——爆炸力學。從此,鄭哲敏的人生,與“爆炸”和“力學”再不能分割。
1月18日,由於對“爆炸”的精准掌控和對力學學科的突出貢獻,89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鄭哲敏獲得了201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