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才網

周 盛: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2013年01月22日10:56    

周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國防“973”項目首席專家

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根源。這麼多年過去了,錢學森先生的博士論文還一直被人們惦記著,而現在的很多博士論文,卻在答辯之后就被扔進了廢紙簍。為什麼?區別就在於現在一些博士論文,可以說是毫無原始創新。與發達國家知名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生相比,現在國內培養的博士生,最突出的差距就在原始創新能力水平低。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多年來,我們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博士生,但這些博士進入社會后,並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創新群體,為我國科技和社會發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撐。博士生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是導致我國整體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從國家發展的戰略角度考慮,大力加強博士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培養是重中之重。

我們要 把“原始創新”作為博士論文的第一標准。衡量博士論文是否屬於原始創新型,標准有兩個:一是原創性標准,假如論文屬於“原始創新型”,就遵循“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劃分原則; 二是論文的水平應該達到本學科領域、學術界公認的高水平,也就是能夠滿足高水平獎勵、專利、高水平的國際期刊文章等方面提出的評價標准。而現在的博士論文答辯,有很多糊弄的地方,根本達不到這兩個標准。比如,按博士論文寫作要求,每篇博士論文都應有創新點,但評價是否屬於創新的標准,現在還沒有,也沒有量化的指標,即使有,也不統一、不規范,再加上考慮到學科升級、博士就業等系列因素,論文評審團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好好先生”。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組織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術權威,共同制定出該領域原始創新博士論文的標准並加以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在國內幾所知名高校先行試點,以提高博士的原始創新能力。

博士論文選題在思路上要敢於“超美 ”。提高博士的原始創新能力,扭轉觀念更為重要。以博士論文的選題和科研課題的立項為例,我們很多的立項思路一般都遵循一個“三段論”。第一段:“美國近來在進行某項目,其運用前景明顯。”第二段:“我們也在從事同一領域研究,有一定基礎。”第三段:“但因與美國有差距,隻能跟蹤其中一部分,特提出如下申請。”沿著這樣的思路開展研究,就好比是我們在和美國踢足球賽,永遠只是被美國隊牽著跑,從不打算去主動進攻對方的球門。不注重原始創新,不強調“超美”,習慣“拿來主義”,依葫蘆畫瓢,總跟人家后面跑,其后果隻能是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如果換一個思路,第三段是這個樣子:“經過科學分析,上述美國項目有其缺陷,我們提出一項原始創新方案,以期超過美方。”觀念扭轉過來,鼓勵球員在球場上主動進攻,帶球到球門前,凌空一腳,志在必得,結果將大不一樣。

為博士生導師“減負”,為博士營造好的學術環境。如今,很多博士生導師忙於應付各項教師考核指標。沒有寧靜的學術環境,導致沒有足夠的精力關注學術前沿,因而對博士的科研創新能力和論文的創新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鬆。導師的要求稍一放鬆,就會對博士生的培養造成災難性的傷害。因此,一支高水平的負責任的導師隊伍很重要。建議改變現有的教師考核體系,讓老師們有更多的精力對博士生培養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生源遴選、課程、開題、中期考核、答辯)進行更加嚴格的質量規范和管理。導師在把好博士論文方向關的同時,還應大力鼓勵博士獨立承擔研究項目,把博士推到科研第一線,為他們營造自由寬鬆的環境。從凝練科學問題、開展科學研究、講解進展報告、甚至是獨立申請基金資助等,都給博士壓擔子。相信在這樣的“重壓”之下,一批具有較強原始創新能力的優秀博士生就會脫穎而出。

此文刊於2012年第12期《中國人才》雜志

(責任編輯:權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計劃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 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計劃
  • 大學生優選計劃

專家解讀

王通訊:《規劃綱要》實施后,以中關村為代表的科技園區提出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目標。[全文]王通訊:《規劃綱要》實施后,以中關村為代表的科技園區提出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目標。[全文]

在線調查

你認為十六大以來我國人才發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學人才觀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實施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海外高層次人才掀起回國熱潮
高層次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人才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黨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