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16:40
八月長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帶風輕。8 月6 日至8 日,調研組一行冒著盛夏酷暑出發,輾轉北京、杭州、武漢三地,調研未來科技城建設進展情況。三地未來科技城特色獨具,高層次人才聚集,到處是創新創業的藍圖,呈現出你追我趕、隻爭朝夕的壯觀場景。
北京:央企雲集,全速打造
8 月6 日上午,調研組一行來到坐落在昌平區的北京未來科技城。
9 時許,調研組乘車前往未來科技城南區,遠遠看到高聳入雲的塔吊和拔地而起的高樓。在中國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施工現場,大家看到了美國帕金威爾設計聯合體提交的“花園實驗室”方案。這個方案完美契合了未來科技城“創新、開放、人本、低碳、共生”的總體定位。
在剛剛竣工的魯?西路跨河橋上,極目施工中的濱水森林公園,大家興致勃勃地議論,這裡仿佛正在進行著一場大的戰役,建設速度令人驚喜!
在綜合管廊北段,在智能電網研究院施工現場,在調蓄水廠,調研組成員紛紛戴上安全帽走進地下管網工地,看到了另一番施工的景象??
調研組來到位於北區的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秦福光主任自豪地向調研組一行匯報著中心的企業文化建設以及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情況。
上午11 點,昌平區委書記侯君舒介紹北京未來科技城建設情況時說,目前未來科技城北區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央企項目一期主體完工﹔南區道路工程全面推進、央企項目進展順利﹔兩區之間魯?西路跨河橋建成通車。下一步昌平區將落實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和13 項特殊政策,解決好入駐央企在住房保障、生活服務等實際問題。
中海油、國網、華能和國電負責人就各自公司的工程建設、人才引進、科研開發和工作計劃等情況有針對性地作了發言。交流中,碰撞了創新思路。
調研組認為,北京未來科技城建設起步早,入駐央企多,在人才引進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有突出的優勢。各參建單位可圍繞提升創新能力的目標,著力打造高水平研發平台,繼續加快引進國際化一流人才。
[採訪札記]
北京未來科技城是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第一家未來科技城,區位優勢和國際影響力明顯,中央企業入駐率居四家未來科技城之首,形成了“人才+ 團隊+ 項目”的特色優勢,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北京未來科技城要率先打造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領科技發展的研發平台、全新運行機制的創新基地。
浙江:民企給力,人才集聚
今年5 月,中央領導同志肯定了杭州未來科技城搭建“人才+ 資本+ 民企”發展平台、引領海內外人才創業創新“本土化”的做法。時隔3 個月,調研組前來調研,總結和推廣杭州未來科技城創新經驗。
8 月6 日晚,調研組到達杭州便召開了記者見面會。杭州未來科技城副主任沈文南介紹了杭州未來科技城建設和引才工作情況。她詳細介紹了杭州未來科技城建設的五點經驗:“應運而生,乘勢而上,接踵而至,拔地而起,相輔而行”,介紹了2011 年11 月成功引進美國工程院院士鮑亦和前來投資創業的故事??
歐陽宏偉、姚納新、項春生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分別發言。他們說,事業之所以迅速發展,得益於未來科技城打造的良好平台和全新機制。任宇航、梁堅、鄭攀等年輕“海歸”專家分享了他們在未來科技城創業的成功經驗。
隨后,媒體記者與專家進行了互動。如何更好發揮民企作用並引進國企、如何創新體制機制讓更多的人才來杭州創業成了關注的焦點。記者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計劃1 小時的見面會,持續了2 個多小時。
8 月7 日上午,調研組一行考察了未來科技城人才公寓,看望入住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鮑亦和﹔考察了未來科技城首期工程建設現場,沿途參觀阿裡巴巴淘寶城、恆生科技園、杭州師范大學新校區、杭州師范大學科技園等項目﹔考察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創業的公司——星月生物。
上午11 時,召開調研座談會。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徐立毅在介紹杭州未來科技城建設情況時表示,未來科技城下一步將做到:基礎配套建設實現平台投入使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配套“三加快”﹔人才項目引進實現重量級人才、央企研發機構、海外研發機構“三突破”﹔創業創新環境實現政策環境、融資環境、服務環境“三優化”。
調研組認為,杭州未來科技城規劃建設起點高,緊密結合區域地理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以項目為抓手的建設模式特色突出﹔人才引進成效顯著,涌現了多項創新措施。浙江要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將建設未來科技城作為推進地方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抓住國家實施“千人計劃”擴大引才規模的機遇,加快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要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的同時,加大政府主導作用,優化新興產業布局﹔要完善政策、強化服務、加大宣傳,為吸引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採訪札記]
杭州未來科技城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其“人才+ 資本+ 民企”的經驗做法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浙江未來科技城要整合資源、創新政策、更多更快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同時,不僅要加大民企引進力度,還要加大央企和外資企業研發機構引進力度,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
湖北:鑄牢“支點”,閃亮“光谷”
對於未來科技城的建設,湖北省的共識是:把武漢未來科技城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讓國際化人才成為武漢未來科技城的重要支點﹔讓“光谷”成為“集聚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的人才高地。
8 月8 日,調研組考察了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碳捕獲試驗基地、龍山創新園、武漢新能源研究院研發平台,詳細了解武漢未來科技城的遠景規劃。
調研組每到一處,便與企業老總現場交流。在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調研時,大家感到,這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平台和載體,也是武漢未來科技城在搶佔先機、促進智力聚集、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重要舉措。
留美歸來的閆大鵬自主研發的光纖激光器,從硅谷引進的肖國華團隊研制的“可控制膠囊內窺鏡”等創新技術和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當記者問及為什麼要來武漢創業時,閆大鵬說,回國創業是我多年的夢想,武漢是中國的“光谷”,有世界一流研發平台,從事光纖激光器研發,這裡是最好選擇。他動情地對記者說,一次參加活動我病了,省市領導現場派專家前來會診,我的病很快治愈。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黨和政府對人才高度重視。
調研座談會上,武漢市對未來科技城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們將重點推進科技之城、人才之城、活力之城、宜居宜業之城等“四城”建設,早日建成“國際領先、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同時,進一步營造最優環境、整合各方資源,舉全省之力支持未來科技城建設。
調研組認為,武漢未來科技城要充分發揮地緣交通、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建設基礎、科教實力等四大優勢,在保証質量、加快建設進度的同時,要認真做好用人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探索符合科技與人才成長規律,吸引更多一流企業和高端人才入駐。
[採訪札記]
湖北省、武漢市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未來科技城建設,著力把武漢未來科備金額的20%、實際發生研發費用技城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通過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形成了“產業+ 項目+ 人才”戰略格局。武漢立足東湖高新區建設未來科技城,產業優勢突出,人才資源集中,發展潛力巨大,需要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吸納更多企業加盟,使武漢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杆。
刊於2012年第9期中國人才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