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動態
|
領導活動
|
干部論壇
|
時代先鋒
|
各項工作
|
黨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綜合
|
訃告
理論
|
評論
|
社區
|
論壇
|
訪談
|
視聽
|
黨史
|
資料
|
文獻
|
紀念館
|
黨史今天
|
專題
|
周刊
|
圖書
|
雜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專題報道
>>
北大荒輝煌六十年
>>
媒體聚焦
奏響時代最強的旋律——大氣磅礡的北大荒精神 (3)
傅強
2007年08月07日16:48 來源:
zzzzzz
奏響時代最強的旋律——大氣磅礡的北大荒精神 (3)--專題報道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
(四)
在北大荒的博物館裡,有一個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浮雕,名叫“北大荒人頌”。作者是曾下鄉到山河農場的北京知青杜飛。整個浮雕長28米,高8米,上面鐫刻了198個人物,講述了北大荒開發史上32個故事,被人們譽為“北大荒的清明上河圖”。而貫穿這32個故事的核心是四個大字“無私奉獻”!
無私奉獻是北大荒精神最高的精神境界,北大荒人的無私奉獻不僅僅是創業者的奉獻,而且還是繼承者的奉獻,他們庄嚴的誓言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在北大荒有個雁窩島,那是八五三農場的一個分場,過去它三面環水,一面是飄垡甸子組成的“大醬缸”,當年開發這片肥沃的土地時歷盡艱辛,島上那三座墓碑就向人們講述著北大荒人一代代前赴后繼創業的悲壯故事。
第一個是1958年轉業軍人羅海榮,當冰雪融化融化島子交通斷絕的時候,他在一次水上運油途中犧牲,年僅26歲,追悼會上,他的妻子泣不成聲,行不成步,人們這時才知道她已經有了幾個月的身孕。為了照顧英雄的妻子,組織上把她送回四川老家,17年后,羅海榮的兒子又萬裡北上,來到雁窩島,繼承他父親的事業。
第二個是1959年的山東支邊青年張德信,為了搶修機車,到百余裡外的分場找到零件返回途中,被寶清河水吞沒,當人們把他打撈上來的時候,他的懷裡還緊緊抱著那個10多斤重的塔型齒輪。當時他年僅22歲。
第三個是1969年從寧波下鄉的女知青陳越玖,她來到北大荒后處處以羅海榮、張德信為榜樣,干一行愛一行,1975年她不幸身患癌症,4月2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向黨組織提出了唯一的請求:“轉告黨組織--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窩島--我是北大荒人—”去世時,她年僅24歲。
如今,陳越玖已經同羅海榮、張德信烈士一起,靜靜地長眠在雁窩島的烈士陵園裡,每年春天,她的墓碑旁都會綻放出象她的青春般艷麗的鮮花。
老紅軍黃振榮,曾是馮玉祥將軍的警衛員,1933年寧都起義后參加紅軍,一直跟著王震將軍轉戰南北,南泥灣大生產時他是三五九旅的營長,在擔任鐵道兵三師代師長時,跟隨王震將軍來到了北大荒。他帶領7000多名官兵,兩年開荒51萬畝,建起了八五二農場,還先后擴建了八五三農場和八五五農場,當他去世后人們為他更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他十個腳趾甲凍掉了9個。黃振榮來北大荒時,這裡地無一壟,他去世后卻為北大荒留下76萬畝良田。
李國富是一個傳奇般的英雄。1948年10月10日,遼沈戰役最殘酷的塔山阻擊戰打響了,李國富率領全班戰士浴血奮戰了六天六夜,最后全班僅剩下他一人,戰后,他所在的班被授予“塔山反擊英雄班”他個人獲“孤膽英雄”稱號。此后,他苦戰平津,橫渡長江,剿匪兩廣,參軍12年,立功11次。1958年,作為大尉參謀長的他放棄了優越條件,從廣東來到北大荒,帶起一個個連隊,從一片荒原奔向另一片荒原,一干就是48年。2006年,老戰士倒在了他所摯愛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實踐了他獻身北大荒的諾言。
今年83歲的徐一戎,50多年來矢志不渝地致力寒地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教學,共寫出318本總計230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及翻譯資料和科技論著,足跡遍及墾區87個水稻種植農場和省內30多個市縣,累計增效100多億元。他成為墾區十萬名科技人員中杰出代表。
北大荒的一個普通女職工康金環,二十八年如一日,收養哈爾濱知識青年精神病患者李魁,感動了墾區內外,正為正直善良的北大荒人的典型代表,被評為全省的優秀共產黨員。
寧安農場的全國勞動模范孫俊福,16歲參加工作,在林業戰線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為了多栽樹,管好樹,和愛人帶著孩子,整年在沒有人煙的大山上造林。1989年6月正處造林撫育期,兩口子早上上山去干活,窩棚裡剩下痴呆的母親和五歲的兒子林林,不曾想林林在棚外玩耍時被青蛇咬傷,等到晚上他倆回來時,小林林的一條腿全腫了。發瘋般的孫俊福背起兒子沖下大山,等他們來到牡丹江市醫院已是后半夜2點,終因咬傷時間過長,已無力救治,小林林終於閉上了他那雙聰穎的眼睛,他來到這個世界隻有五個年頭,他的父母卻在1480畝荒山禿嶺上栽下了48萬株樹,為國家創造財富1600多萬元!
北大荒奉獻的幾代人啊!
撫今憶昔,壯懷激烈。北大荒的開發建設,艱苦卓絕,驚世駭俗,氣勢雄渾,波瀾壯闊。整整六十年過去了,無論是戰爭的硝煙,荒原的風雨,災害的侵襲,內亂的沖擊,都難以撼倒共產黨人的光榮旗幟,都無法扼殺北大荒人的崇高精神!
那是集體主義的精神,那是愛國主義的精神,那也是民族的精神,更是時代的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進軍中,我們仍然需要艱苦奮斗,我們還要提倡無私奉獻,永恆的事業需要永恆的精神!
黑土地不朽,北大荒精神不朽!
(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供稿)
【1】
【2】
【3】
(責編:楊媚)
更多關於
北大荒
的新聞
·
托起農業“半壁江山”——黑龍江墾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紀實
·
北大荒出產了哪“三寶”?
·
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
·
各時代青年英模聚會 象征共和國不滅的青春記憶
·
我們一同走過——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年英模紀事
·
50--80年代青年典型代表
·
構建北大荒和諧家園--黑龍江墾區社會事業發展紀實
·
楊華:一生隻做兩件事
·
隋鳳富:樹立“六民”理念 構建和諧墾區
·
黑龍江墾區去年種芸豆137萬畝 出口量佔全國30%
最新評論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