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動態
|
領導活動
|
干部論壇
|
時代先鋒
|
各項工作
|
黨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綜合
|
訃告
理論
|
評論
|
社區
|
論壇
|
訪談
|
視聽
|
黨史
|
資料
|
文獻
|
紀念館
|
黨史今天
|
專題
|
周刊
|
圖書
|
雜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專題報道
>>
北大荒輝煌六十年
>>
媒體聚焦
奏響時代最強的旋律——大氣磅礡的北大荒精神 (2)
傅強
2007年08月07日16:48 來源:
zzzzzz
奏響時代最強的旋律——大氣磅礡的北大荒精神 (2)--專題報道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
(二)
作為中國500強企業中農業企業排名第一位的北大荒集團,有一個標識,那就是“黑土地上升騰著一輪綠色的太陽。”
黑土地那是北大荒特有的財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一般都在5%-8%,因此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的美稱。
綠色的太陽卻是北大荒人新的創業觀念,那就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綠色北大荒。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下,將勇於開拓的領域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既敢於激流勇進,也敢於潮頭勇退,在創新中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示范區。
1978年,當改革浪潮席卷全國大地的時候,北大荒人率先選擇了改革之路,以敢於否定、善於揚棄、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毅然向“大鍋飯”、“鐵飯碗”,告別,向僵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宣戰,開始興辦“四到戶、兩自理”的家庭農場。
像當年挺進荒原一樣,北大荒人開始向著一個陌生的領地進軍。從建立獨戶和聯戶的家庭農場,到職工分戶經營,生產費、生活費完全自理的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1984年到1996年,墾區先后興辦了20多萬個家庭農場,完成了墾區農業改革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1997年,九三分局進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試點,拉開了農業改革第二個飛躍的序幕。由家庭承包階段走向規范的、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新階段,再次走在全國農墾系統農業改革的前列。北大荒人還開始了撤隊建區改革。用三年的時間,把原來的2241個生產隊全部撤消,集中設立了661個管理區。這項改革,壓縮管理人員1.27萬人,減少費用開支4.6億元。
北大荒人不僅在改革上走在全國農墾的前列,他們更以積極奮進的精神在全國率先突破了農業對外開放的禁區。
1978年,墾區在友誼農場五分場2隊全套引進美國農業機械,建立了3萬畝耕地的北方旱作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1980年,墾區以補償貿易的形式,利用日本的外資引進全套的現代化機械設備,開發荒原30萬畝,建起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國有農場—洪河農場﹔1981年,墾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開發300萬畝項目,建成了二道河、鴨綠河、濃江等現代化農場。
2000年8月,這是一個值得北大荒自豪的日子,江澤民總書記在溫家寶、曾慶紅等中央領導陪同下視察了黑龍江墾區,並親筆題詞:“發揚北大荒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黨中央對北大荒人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更是為墾區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
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何等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啊!在傳統農業現代化的描述中,是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良種化等等,而今天,北大荒人勇於探索,提出新的“三化”的目標,那就是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農場城鎮化。
墾區最初的工業是由一些小手工作坊起步的,自給、內向、粗放是它典型的三大特征。最先開拓產業化新區的是馳名中外的完達山乳業。2000年初,他們健步如飛,通過收購、兼並、控股等重組方式,用一年多時間,完成了對墾區內外28家乳品企業整合,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2300噸,成為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其綜合經濟指標已進入全國乳品行業排名第6位,其中,奶粉市場佔有率11.36%,位居同行業第三位,液體奶市場佔有份額進入同行業前10強。
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它的發展更體現了北大荒人勇於開拓的精神,它面對我國大豆產業面臨的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以“振興大豆,產業報國”為己任,僅用三年時間就實現了由墾區到全省再擴展到全國的跨越式發展,使九三油脂的年加工能力由6萬噸猛增到700萬噸,相當於黑龍江省的大豆總產量。構建起了天津、大連、黑龍江三位一體、互為聯動的市場戰略體系, 成為國內油脂行業首屈一指的老大哥。
勇於開拓,有些需要進,有些需要停,有些還需要退,這同樣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更需要科學求實的精神。
1991年,農墾總局下達禁墾令,停止墾荒,不僅停下來,而且要堅決果斷地從許多領域退下來,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草,退耕還濕。五年內完成退耕還林工程 181.5萬畝。
近幾年來,墾區退耕還濕面積50萬畝,新建擴建了14個濕地保護區,濕地總面積達407萬畝,為全省之冠。水稻的大發展形成的千萬畝水田,也使墾區三分之一的耕地成為新的人造濕地。
在精心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墾區以戰略眼光加快健康安全食品的生產,建成綠色食品基地監測面積674萬畝,綠色食品達到500個﹔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2000萬畝﹔有機食品認証達40個﹔年加工生產綠色食品82萬噸,實現增加值5、4億元。2006年北大荒集團在北京舉辦綠色特色產品展銷會,引起京城強烈的反響﹔2007年,20輛標有北大荒綠色食品的物流車隊,縱貫半個中國,在上海展銷綠色特色食品,震撼上海灘!
在綠色北大荒戰略的指引下,墾區生態農業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國家的嚴格考核,黑龍江墾區九個分局全部進入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行列。
(三)
北大荒人向荒原的進軍,一開始就是以集團式的規模出現的,靠著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形成強大的合力。顧全大局成為北大荒人的基本行為准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構成北大荒精神的基石。
開發北大荒,黨和國家最初就定位在糧食生產上,因此,60年來,北大荒人時刻牢記自己肩負著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這一大局。
1960年,北大荒遭受前所未有的嚴重澇災,年降雨量超過740毫米,農場的糧食已不能自給。為了完成上交國家商品糧任務,農墾人守著一堆堆糧食,自己卻用野菜、豆秸、玉米秸、樹皮等充飢,大批職工患浮腫病。曾有一位糧食保管員,日夜看管著糧倉,卻不曾拿過一粒放在嘴裡。終因長期食不果腹,餓暈在山一樣的糧堆旁。這一年,職工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在地裡進行復收復打和揀糧活動。僅合江農墾局當年撿糧210多萬公斤。全墾區職工的口糧標准降到了每人每月7.25公斤,家屬5.5公斤。當年,卻向國家交售了1.8億公斤糧食,完成了3000萬公斤大豆的出口任務。
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出現了瘋狂的搶購狂潮,幾乎所有大型超市的大米全部搶購一空!也許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清晰地認識到,對於我們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來說,糧食就是立國之本,就是穩定之源,就是民生根基。當中央向北大荒集團提出緊急調糧要求的時候,北大荒人顧全大局,在高度嚴密的組織下,全局迅速行動起來,幾十條精米生產線晝夜加工,三天內向首都緊急運送三萬噸大米,平抑了物價,維護了穩定的大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共和國的領導者才更深的感受到:一個大規模現代化的國家商品糧戰略基地,在關鍵的時刻,調得動,拉得出,打得贏,這是多麼重要!
2006年墾區糧食總產達到226億斤,為國家提供的商品糧超過200億斤,商品率近90%。墾區用佔黑龍江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量佔到全省的二分之一。北大荒真正成為中華大糧倉。
顧全大局,有時需要作出犧牲,而八五七農場作出的犧牲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八五七,是墾區最好的農場之一,這裡的兩萬人民經過四十年的艱苦奮斗,開墾出40萬畝良田,1990年,他們生產糧豆7、5萬噸,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產先進場”的光榮稱號。當洪水襲來的時候,12000多名職工和家屬沖上了大堤,整整六天六夜,職工們充滿自信地拼搏在大堤上,他們知道,從1966年修上這條長達40公裡的大堤以來,還從未讓洪水跨越過一步!
洪峰,洪峰!穆棱河百年未遇的特大洪峰終於出現了,每秒流量達到4870立方米!在這樣強勁的洪峰沖擊下,現有的河道容積已經難以支撐,勢必造成垮壩決口!
穆興東堤、西堤必須作出抉擇,犧牲一面,保住另一面!
東堤外,有虎林縣6個鄉和一批農場的240萬畝良田,15萬人口﹔西堤外,是八五七農場的40萬畝豐收在望的良田和2萬人民。兩弊相權取其輕,抗洪總指揮部忍痛下令:八五七農場職工必須迅速撤離大壩,炸壩分洪!
命令傳來,八五七農場從場領導到職工全部驚呆了!在壩上拼死搏斗的干部群眾吼了起來:“不,我們拼死拼活也能守住大壩,為什麼要撤離!”一批青年紅著眼沖上了大壩,要與大壩共存亡!
從建場到現在,八五七人始終和他們珍愛的土地生活在一起,如今,為了國家和大局,他們不得不毀掉自己親手建起的家園。1991年7月31日夜,農場領導含著熱淚一拳砸在地下:“炸壩!”剎那間,一億多立方米的洪水從60多處缺口涌入了八五七的土地,40多萬畝良田全部被淹,13500平方米的房屋倒塌,幾千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6491萬元。八五七成為一個孤島,與外界隔絕十多天,而穆興東堤內的240萬良田和15萬人民得救了!
罕見的洪水,罕見的災情,罕見的壯舉!
八五七人在嚴峻的考驗面前,毅然選擇了自我犧牲,把顧全大局的北大荒精神升華為共產主義精神!
【1】
【2】
【3】
(責編:楊媚)
更多關於
北大荒
的新聞
·
楊華:一生隻做兩件事
·
我們一同走過——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年英模紀事
·
50--80年代青年典型代表
·
隋鳳富:樹立“六民”理念 構建和諧墾區
·
黑龍江墾區去年種芸豆137萬畝 出口量佔全國30%
·
構建北大荒和諧家園--黑龍江墾區社會事業發展紀實
·
托起農業“半壁江山”——黑龍江墾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紀實
·
北大荒出產了哪“三寶”?
·
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
·
各時代青年英模聚會 象征共和國不滅的青春記憶
最新評論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