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北大荒輝煌六十年

楊華:一生隻做兩件事

2007年05月04日18:21    來源:人民網

楊華
楊華
  75歲的楊華,戴著助聽器,講話聲如洪鐘,坐在我的面前,動情地講著他的創業史。講到激動處,雙手便用力在沙發扶手上抓來抓去。

  老人手掌寬大,手指粗壯,配合著語言不停地比劃著。那雙大手,有一種絕對不常見的粗糙、厚重,叫你看了揪心,卻又生敬意——它真實記載著楊華幾十年如一日的勞動人生。

  手如其人,人似其手。回顧自己的滄桑歲月,楊華總結道:自己的一生隻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在東北墾荒40年,專心致志﹔另一件是花20年時間,將墾荒歲月凝結成了一本叫《墾荒情》的書籍。

  墾荒情

  上個世紀50年代,國家糧食短缺。楊華當年是北京市石景山區西黃村鄉鄉長,他回憶當時糧食緊張的情形:“那時有一個叫‘勞動糾察隊’的組織,經常去各家各戶轉悠,專門檢查農民家的飯碗、飯桌上有沒有剩米粒兒,抓著就罰。”滿懷青春熱忱,響應國家號召,1955年9月,作為領頭人,楊華與首批隊員共60人踏上了北大荒的土地,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楊華直言,為了不離開墾荒崗位,他兩次違抗上級調崗指令。一次是要他到佳木斯做干部工作,他對前來通知的干部發火:“你們是不是看著我礙眼啊?我是來墾荒的,不是來做干部的,要我走,連門都沒有!”

  還有一次,文革后團中央重建,邀他參加,也被他婉言拒絕了。

  因為墾荒出色,楊華曾出席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92年,他從黑龍江省共青農場副場長崗位上退休,卻還要堅持發揮“余熱”,直到1995年才回到北京石景山區的老家,離開了自己傾注無數心血的黑土地。

  楊華的“健身秘籍”

  退休生活到來了。幾個月前,楊華的退休金從每月700多元,漲到現在的900多元,這已讓他感到很知足。他的老伴目前沒有收入,他們“不願給子女帶來負擔”,日常生活費用要完全依靠自己。

  除了耳朵有點背,楊華身子骨硬朗。他說這身子骨硬朗的背后,與一項“運動”有關:撿垃圾。小區內垃圾桶垃圾箱的瓶瓶罐罐,在他看來都是寶。

  “人老了,不能整天在家悶著,撿垃圾不但能鍛煉身體,還能補助生活。”他說。

  “我每天能賣20多塊錢呢,”這讓他極其自豪,“一個月下來,能掙600多塊錢。加上工資,我們老兩口生活得有滋有味。”

  2005年,楊華的新書《墾荒情》出版了。作為不公開發行的書籍,隻印上200本,送送親朋好友。

  還有一個會議要等著他參加,我提前結束了採訪。楊華送我出門,主動伸出手來,與我道別。

  力量,順著他的手涌向了我的全身。(人民網記者 李春偉)

  人物資料:

  楊華 男,漢族,1932年生,中共黨員,50年代北京第一批青年志願墾荒隊隊長、發起人之一。響應黨中央號召,帶領墾荒隊員奔赴黑龍江蘿北荒原,扎根邊疆,艱苦創業,帶動了其它省市青年志願墾荒隊開發和建設邊疆、荒島、荒原。曾出席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責編: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北大荒輝煌六十年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