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來

中國像是一個飛速轉動的發動機,帶動所有的零件都活躍起來。貧窮與艱難似乎都已成為歷史,然而無私地回報社會成為這一代人新的標志。
典型代表:
張 錦
女,漢族,1980年生,共青團員,北京市朝陽醫院綜合科護士、團支部書記。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擊“非典”第一線,冒著隨時被感染的危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舍生忘死,是青年醫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第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事后當別人不理解地問她為什麼這麼做時,她說:“保護病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生命,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如果有別的患者和家屬因我的疏忽而染病,那就是我的失職。”就在病人安全轉往地壇醫院后不久,她和其他幾名同志不幸相繼發病,感染上“非典”,由一名護理病人的醫務人員變成了一名病人,被送往地壇傳染病專科醫院隔離治療。
在與疾病頑強斗爭近一個月后,她戰勝病魔痊愈出院。作為北京市衛生系統第一名痊愈出院的醫務工作者,為了鼓舞土氣,消除社會對“非典”
的過度恐慌心理,她不顧身體的虛弱和社會的偏見,又勇敢地站在電視鏡頭前向大家宣傳科學防護知識,並向到家中看望她的領導表示,說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所應做的義不容辭的事情,人們既然把我們譽為白衣戰士,我們就應該像戰士一樣勇敢無畏。自己身體有了抗體,再進入發熱病區肯定抵抗力要比別人強,希望早日回到自己熱愛的護理崗位上,回到戰友們中去。【詳細】
耿瑞先
男,漢族,1969年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新鄉市耿黃鄉耿庄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退伍反鄉后,毅然放棄自己紅紅火火的生意,擔起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通過“強支部、謀發展、倡文明、保平安”,團結帶領全村百姓走出了被人稱為“耿庄模式”的發展致富之路。第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1995年4月17日,26歲的退伍兵耿瑞先當選耿庄村黨支部書記。隨后成立的支部班子中,8人有6人是復轉軍人。上任當日,他們重新穿上了綠軍裝,當眾宣誓:“不把耿庄帶上致富路,算我們白當了一回兵!”
當時村裡的集體賬戶隻有670元可供開支,卻欠著銀行168萬元貸款,欠著村民28萬元建房押金。幾個集體企業“三天機器響,五天人歇氣”。村民的生活又是“坑窪泥濘路不平,破房高低不一般,夏漏日月冬漏雪,刮風下雨心難安。村中閨女往外嫁,庄裡光棍數不完”。【詳細】
李春燕
女,苗族,1977年生,中共黨員,貴州省從江縣雍裡鄉大塘村博愛衛生站醫生。衛校畢業后選擇留在邊遠貧困的苗族村寨,成為一名鄉村醫生,把所有的愛都獻給了那裡的人們,被譽為“感動全中國的女村醫”。第17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嫁到了大塘村,丈夫家人在賣掉2頭耕牛籌得2000元資金后,為李春燕在家中開辦了大塘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衛生室。從此,時年23歲的李春燕便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承擔起了全村2500多人的健康和生老病死。
出身於醫學世家的李春燕向來對巫術深惡痛絕,她決定用實際行動來“搶佔”自己的“領地”,為了便於與村民溝通,不會講苗語的李春燕在家人的幫助下學會了苗語。於是,一場醫學與巫術的爭斗自李春燕創辦衛生室后悄然在大塘村展開。【詳細】
|

晨曦中的東方明珠

擺脫了貧窮與落后,中國面貌煥然一新

神六的升空凝聚著中華兒女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
更多典型:
宋芳容
女,土家族,1973年生,中共黨員,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小學校長。在高寒山區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教育工作19年,自助多名貧困學生,甘守清貧,無私奉獻,為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第7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夏訓誠
男,漢族,1954年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學術顧問。26次進出被成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地區進行科研考察,獲得了塔裡木沙漠公路建設、策勒流沙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攻關成果。2002年,榮獲“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邰麗華
女,漢族,1976年生,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蹈演員、藝術總監,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兩歲時失聰,但身殘志堅,頑強拼搏,主演的《千手觀音》、《話別》、《雀之靈》等舞蹈節目,憑借精湛的藝術與自強不息的精神震撼觀眾、感動中國。第1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