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7日05: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科学管理:消除隔阂、提升素质,悉心打造美好家园
从江苏农村出来的马扬扬初到杭州时窘相百出:不熟悉交通规则;到别人家做客,不懂得换鞋……
的确,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素养的差异,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此外,数量庞大、集聚程度高、流动性大且无序的外来人口也给社会公共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数据显示,多年来,流动人口作案占据了浙江刑事发案的60%以上。
只有提高全体居民的素质,社会才能全面进步。
浙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现代文明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全省2170家职工书屋、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百万新宁波人素质提升工程等都成为培养文明素质的“沃土”。
3年来,省有关部门免费为职工送电影3万余场;以浙江省职工艺术团为龙头,全省建立了174个职工艺术团,深入车间、工地为职工演出3400多场,观众人数达180多万人次。
省总工会每年还举办职工技能比武,凡在技能大赛中得到名次的职工都能提前晋级。每年“五一”期间,浙江省对职工中涌现出来的技术能手授予金锤奖和银锤奖,获奖者由省政府给予重奖。
今年初,安徽姑娘孙云芳在绍兴县女职工培训基地,免费接受为期15天的服装制作培训后,直接在当地一家服装厂衬衫车间上岗,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她高兴地说:“培训让俺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这是政府给俺的最好福利。”
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吕义聪,是吉利集团的一名车辆调试员。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吕义聪在班组、企业、产业等各类级别的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24岁便成为浙江省职工技能状元中最年轻的一位。通过技能竞赛,吕义聪先后升级为技师和特级技师,每月享受工资之外2400元的技能津贴。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浙江各级工会共投入技能培训经费近亿元,累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80多万人次,其中免费培训农民工40万人次,共有8万名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全省涌现了诸如“沃海波轨机中间轴拉毛控制法”、“刘洪彬高炉无料钟罐均压及溜槽角差控制法”、“祝志胜提高钢水收得率操作法”等1000多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其中近40%的先进操作法是新一代农民工创造的。
在播撒现代文明的同时,浙江在外来人口的管理上也进行了探索。
由于外来人口流动无序,过去外来人口集聚的“城中村”、“村中村”成为社会管理的“死角”。如何打破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浙江提出,提高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做到“关口下移,重心下沉”。
外来人口驻村管理员是浙江为夯实基层管理而特设的一支队伍。浙江规定,各地按照当地发展情况以800∶1到500∶1的比例配备外来人口协管员。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省共配备专职协管员39533人,兼职协管员13668人。包干到户的管理真正将服务的触角伸到了最基层。
在坚实的基层管理队伍背后,则是一张严密的五级服务管理组织网。2009年,浙江率先成立了由18个部门组成的省级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市级政府综合协调机构也建立起来。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市、区),则成立了列入政府序列的专门机构。而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和流动人口超过200人的社区(村居)、超过100人的用人单位也设立了相应的服务管理机构、服务管理站(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