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八大系列网评”--评论--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网首页
     11月8日上午,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党的十八大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十八大系列网评”,梳理总结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从现代化转型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就收入分配改革、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同方面深入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核心内容。现汇编如下,以飨读者。
 

网评之一:续写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十年变动”

十年变化发展激荡心智
十年变化发展激荡心智

    从很多人的感受上来讲,面对这十年变动给自己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往往感受各异。这种个体化感受,未必能真实指称这个时代的表征,但却从一个侧面深刻折射了这十年变动的幅度之大。在这个变动的时代,我们谁也不能超然物外。非典疫情、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国际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蛟龙入海、神九上天……这十年间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大事、喜事、难事,莫不在社会公众心中打上深深烙印,激荡和淬炼着人们的心智与认知。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20余年一路的探索与开辟,已然为当代中国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理论基础、社会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十年中国所继续的“现代化转型”,其自主与应对已今非昔比,日益凸显其前瞻性、科学性、规律性。【详细】

 

之二:十年,以人为本从理念到实践的“幸福跨越”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一些领域的民生问题与百姓期待仍有不小距离,民生改善需要新跨越。医疗费用过高,依然让不少患者在医院门外徘徊;“北上广”高企的房价,依然让城市打拼者望楼兴叹;不少学校从师资到硬件设施依然薄弱,依然让许多孩子渴望教育公平的阳光。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当发展进入关键期、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如何在广覆盖的基础上提升保障水平,考验着执政者的责任与智慧,也蕴含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中国在路上,我们的幸福也在路上。【详细】

幸福生活温暖人心  幸福生活温暖人心
 

网评之三:亿万人民福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各民族迈向小康生活
各民族迈向小康生活

    在亿万人民的期盼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都能从中读到报告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这份透着民生情怀的报告,为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制定了10年实现的“时间表”。为实现这一令人振奋的目标,设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路线图”。 

    面对这份实现亿万人民福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惟有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我们才能清醒而执着地朝着目标前进。而归根到底,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人民才会在得到更多实惠中投身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亿万人民的创造中展示宽广前景的,也正是因实现人民幸福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详细】

 

 

网评之四:收入倍增,鼓舞人心的庄严承诺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目标,近日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翻番”这样的表述,在过去三十年的政治语汇中并不鲜见:自改革开放伊始,党的十二大就提出“到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十六大时又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再次提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翻番”的着眼点,始终在GDP。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这还是头一次,而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居民人均收入的这一变革,尽管只是六个字,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详细】

收入增长 笑容比荔枝还甜  收入增长 笑容比荔枝还甜
 

网评之五:十八大报告为什么强调“集中统一”

我听党的话 铁心跟党走
我听党的话 铁心跟党走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十八大报告这一论断,有太多不言自明的事实依据。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到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再到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灾害中的浴火重生、艰难中的绝地逢生,哪一个离得开党的集中统一和坚强领导?未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同样需要党的集中统一和坚强领导。“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军歌,唱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朴素的道理。一麻袋马铃薯,数量再多也无法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只有团结得像花岗岩那么紧密,才能形成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坚强力量。让我们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紧密团结起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详细】

 

网评之六: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会场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引起强烈而广泛的共鸣,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详细】

美丽中国 魅力中国  美丽中国 魅力中国
 

网评之七:文化强国,增强我们的创造活力

图书出版繁荣带来多彩阅读体验
图书出版繁荣带来多彩阅读体验

    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它的繁荣,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民间的文化自我觉醒,文化与经济建设不同,后者的增长可以通过盖房子搞项目来拉动,但前者,必须植根于国民内心之中,方有的不懈的成长空间和动力。特别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需求愈发的强烈。 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在既有的文化建设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详细】

 

网评之八:攻坚克难,接力奋斗,把“全面小康”变成美好现实

    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族的共同奋斗。中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更值得倍加珍惜、不断发展。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从代表们的讨论,都在形成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等时代共识,都在凝聚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前进力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因为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渡难关,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接力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行动。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员干部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上做在前头,把十八大的各项改革目标、民生承诺一一变成现实。【详细】
期待十八大 期待全面小康光明前景期待十八大 期待全面小康光明前景
 

网评之九:信心满怀,向我们看得见的幸福激情前行

憧憬幸福,迈向美好明天
憧憬幸福,迈向美好明天

    美好的幸福蓝图,坚强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完成了继往开来的新老交替任务,又一次开启了向壮丽事业进军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为亿万人民描绘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画卷,铺开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大道。全国人民满怀期待,满怀信心,瞩望自己的民生福祉,憧憬那看得见的幸福生活。

    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庄严而郑重的承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示"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十八大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在操作层面升华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揭示了亿万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向幸福进军的源泉和动力。【详细】
 

网评之十:牢记责任使命和力量源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使命,更是我们能够得到认可和支持、得以长期执政的根本基础。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面向未来,无论“两个翻一番”还是“两个一百年”,背后都是重重荆棘,但是,只要我们时刻牢记责任使命和力量源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们群众更美好的生活,一定会成为现实。【详细】
肩负使命 心向党肩负使命 心向党

 

 

 

分享到:
   2012年11月15日09: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方蕊娟、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