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大學校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法科大學校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2012年11月14日14:07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編者按 11月8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在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大會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奮斗目標。

為了更好地理解、學習和貫徹十八大報告的精神,本報特邀請幾位法科大學校長解讀十八大報告,敬請讀者關注。

全面提升法科大學的社會職能

何勤華,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政法大學校長

胡錦濤總書記在代表黨中央所作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些話語,讀來親切、催人振奮,作為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己任的法科大學,必須積極響應胡錦濤同志的號召,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傳承文化等各個方面,為落實十八大提出的民主與法治建設的目標而做出自己的貢獻。我想,這至少應當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培養高層次法律人才

首先,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法治建設的目標,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實現依法治國。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造就一大批高層次的法律人才,包括科學立法的人才,嚴格執法的人才,公正司法的人才等等。而我們法科大學首要的社會職責就是培養各類高層次的法律人才。最近幾年,由中央政法委牽頭、在教育部等部委的領導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法律教育的深化改革,於去年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並在今年8月設定了60所高校為“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設定了22所高校為“涉外型”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12所大學為“西部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其目標在於造就一大批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精深的專業水平,還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的高層次的法律人才,使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推進法律和法學科研

其次,十八大報告強調,為了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科學立法,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而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開展、積極推進法律和法學的科學研究。這一點,正是我們法科大學的第二項社會職能。法科大學除了培養高層次的法律人才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為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儲備,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指引,這就需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法律理念、制度和學術成果,需要及時歸納、總結、凝煉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並對此做出理論說明,以指引我國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活動的進一步進步和完善。僅以近幾年全國矚目的三大訴訟法的修改,以及目前熱議中的勞動教養制度的改革而言,起理論主導作用的主要是法科大學的科研工作者。

服務社會服務現代化建設

再次,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法科大學將承擔起重要的職責,就是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現代化的各項建設。法科大學通過派出法學專家參與上述各項建設活動,與相關部門合作進行課題研究,以調研報告、立法對策、政策分析、專家鑒定等為社會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僅以華東政法大學而言,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國家、市級地方政府,各級人大、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司法機構以及相關企業、銀行、証券交易所、街道社區等的委托課題的結項報告、對策建議、咨詢意見,數以千計的大學生、研究生社會創新專題研究成果提交給相關部門,從而充分發揮了法科大學積極服務於社會法治建設的作用。

弘揚中華法律文化

最后,法科大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法律文化,而這恰好能夠為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目標服務。十八大報告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法律文化是祖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維護社會穩定、安寧社會秩序、保護公民利益、限制公共權力、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等作用。在法律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弘揚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精華,如對周圍生活環境的保護、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刑事處罰的寬容、德主刑輔和明刑弼教、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刑罰世輕世重的進化論(與時俱進)思想、注重民生和關注時令節氣的法律溫情主義,等等。法科大學就是通過對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以維系中華法律文明的血脈,並使其進一步發揚光大。

新中國的法律教育事業,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反右”運動和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挫折,沐浴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以后的改革開放的春風,正以迅猛的腳步向前發展,從1977年恢復高考時的全國僅有3所法律系,發展到現在的六百三十余所法學院校,成為我國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陣地。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提出,全面加強民主與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略的推進,進一步給了我國的法律教育以巨大的推動和促進。我們法律人應該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的精神,跟上時代的步伐,抓住國家給予的機遇,認真完成我們所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