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14:07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法治是未來改革發展的最大共識
馬懷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十八大報告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在改革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上,法治是最大的共識。我們從十八大報告有關法治的論述中不難看出,無論是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還是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無論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經營機制,還是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抑或是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都強調了法治的重要性,法治貫穿了改革發展的全過程,覆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全領域。為什麼黨的報告濃彩重抹法治內容,為什麼再三強調法治的重要性?這與法治在國家社會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有關,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特別是近年來改革發展正反兩個方面經驗的總結。可以說,法治不僅是所有改革的有力保障,更是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的共識,必須長期堅持,而且應當成為我們黨的基本執政方式,成為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
法治是各項改革制度的升華。改革是破舊立新的過程,當改革發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就必須用制度的形成將其定型,使之成為更加穩定更加具有剛性的規范體系。為此,必須“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另一方面,任何改革發展,必須有制度約束,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不得突破法治框架,否則就可能造成“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惡果。
法治是科學發展的前提。作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更需要法治的支撐和保障。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后就應該建立新的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而這個過程當然是靠法治才能得以實現的。因此,這裡說的法治就應該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結果。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離不開法治。缺乏法治規范的發展不可能全面協調發展,沒有法治支撐的發展也無法持續發展。
法治是民主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發展民主政治的重點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就是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民主作為基礎的法治可能淪為專制,沒有法治作為保障的民主可能成為暴民政治。法治和民主共生共存的關系決定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推進法治應該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最重要共識。
法治是社會管理的保障。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強法治,法治不僅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管理的重要保障。從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這次十八大報告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法治保障”的表述,並且將其定位為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足見對法治的重視。事實上,沒有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是不完整的,也無法有效發揮作用。辦好教育、實現高質量就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都有賴於法律的完備和有效實施,都必須更加注重發揮法治的作用。隨著社會轉型加快,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重視法治是解決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別無它途。
法治是文化發展的推進器。十八大報告強調,文化改革發展的既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又要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核心價值觀中,法治是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加強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更應該“積極加強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在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過程中,必須依靠法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些表述充分說明,作為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發展同樣離不開法治的推動與保障。
法治是反腐倡廉的利器,也是政治清明的基礎。腐敗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督機制,要有效防止權力濫用,必須擯棄人治,厲行法治。世界各國反腐倡廉的歷史經驗表明,法治是預防消除腐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隻有重視法治反腐,才能建設廉潔政治,隻有厲行法治,才能實現政治清明,隻有法治嚴密,才能保障干部清正。隻有注重發揮法治的作用,“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才能“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為此,應當盡快制定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規范各類公權力的行使,有效預防腐敗的發生和權力濫用。同時還應該加快制定公務人員財產申報法、政府信息公開法、問責法等重要法律,盡快完善預防腐敗的法律體系,真正實現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預防腐敗體制機制。
十八大報告不僅為中國的發展確立了方向和道路,也為法治的發展勾勒了藍圖。當法治成為未來中國改革發展的最大共識之時,我們離法治的理想也就更近了一步,我們有理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