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活力提升“文化中國”--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文化創造活力

創造活力提升“文化中國”

人民網記者 張賀 孔祥武 申琳 袁泉

2012年11月13日05: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人才

發揚民主育人才

十八大報告提出,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隻有充分發揚民主作風,才能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潑局面。這樣的民主氛圍有利於文化人才脫穎而出。十八大報告強調要“營造有利於高素質文化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這段話指出了中國文化發展必須著力解決的深層問題。

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侯晶晶代表認為,發揚學術民主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在體制機制上給教師和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充分考慮到基於不同學科特點而產生的出成果時間長短,保障那些“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人員“慢出成果,出即精品”。

侯晶晶說,具體而言,關鍵在於建立彈性的考核周期,保証教學、科研重視內涵式發展。南京師范大學不少院系都建立起教學崗、科研崗的分類考核,盡力發揮教學人員和科研人員的特長。她說:“學術大家的產生,需要一個民主、寬鬆的考評體系和工作環境。高校隻有不斷調整並規范學術考核的正確導向,才會有名家大師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

文化發展,人才為本。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丁一平代表說,從“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產業增加值年增長20%的數字看,新聞出版業發展是很快的。要繼續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思想的解放、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出版行業如何主動出擊,以新創新,打造新型全媒體平台,創造新的產業生產力,是對黨的新聞出版工作者的一種考驗。“我認為,觀念上的積極轉變,行動上的有效作為,傳媒業界新生力量的著力培養和科學使用,應該是我們要始終堅持做的事情。”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代表認為,改變國際文化格局“西強我弱”的局面,關鍵在創新和人才。他說,目前我國文化內容創新能力不足,具有時代性、經典性的原創精品還不夠豐富,引領全球思想文化潮流、探索人類文明的高、精、尖作品還不多見。“這就需要我們發揚藝術民主,為人才涌現提供寬鬆的環境,以此為基礎,加強內容創新和人才培養,有了大師級人才,就不愁沒有優秀作品。”譚躍說。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高巍、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