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的新考驗新使命--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執政黨的新考驗新使命

2012年11月10日14:4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我們對黨和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倍加自豪,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
  
  在中國社會變革發展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成長壯大為充分代表民意並在一個大國長期執政的現代政黨,承擔起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
  
  胡錦濤同志同時指出,“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因此,在社會利益格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方式乃至思維模式均發生了重大變革,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規范體系、權力結構、利益格局還沒有定型的背景下,社會轉型期的執政黨建設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構建“中國信念”
  
  著眼於回應現實訴求,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這幾年在理論上對現代政治觀作了較多探究。他認為,以世界政治生態為參照,以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為著眼點,需要有一些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概括、新設計,“革命和執政的差異很大,以革命階段的理論來指導執政階段的行為,許多已經失去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現代社會的人,更需要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價值體系”,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執政黨需要解決的,是“大家腦子裡的行為規范”。
  
  要得到全社會的自覺接納和信服,無疑需要執政黨強大的感召力。在辛鳴看來,這種感召力不在於執政地位或是其他,而在政黨自身的信念,“如果自己空空如也,或者成為一個大雜燴,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力量。”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在成為這種力量的載體。
  
  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八大上海代表團討論時說,黨的十八大主題,簡明而又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這4個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提出和確定這樣的主題,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十分緊要。深刻領會、准確把握這個主題,對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至關重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理論,講的是真正的‘中國信念’,這個道理講好了,感召力、凝聚力自然就強大了。”辛鳴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仍在不斷完善,與時俱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認為,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隻要在現實政策上最大程度地體現出朝著共同富裕穩步前進的目標指向,就能最廣泛地團結最大多數人民群眾,有效化解和抵御可能出現的不測和風險,維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不斷吸納社會各新興階層的代表。“吸納的前提是黨員認同黨的宗旨和綱領”,辛鳴說,思想上首先入黨,才能保証黨的純潔性、先進性,才能保証黨不成為一個靠利益吸引人的“政治俱樂部”。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祚談到,執政黨一方面要面向實際問題,基於人民群眾的實際要求來完善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創新工作方法,學會利用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傳媒技術作為手段,把人們吸引到自己周圍。“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使主流意識形態被大家接受。”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