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路上

习近平1998年援藏"日志":就矿泉水吃面包 把氧气袋让给他人

2015年08月24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按】《人民日报》8月24日头版刊发了《1998年,跟随习近平进藏》一文。文章作者福建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张红,用充满深情的文字回忆了1998年6月自己作为随团记者,跟随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期间,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些难忘日子。

据文章介绍,因为要参加福建省委六届八次全会,习近平必须在6月21日离开林芝。因此在林芝的几天里,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学习路上梳理出习近平每日重点行程,带大家了解一下习近平当年在短短4天时间内会见了哪些人,办了多少件事儿

【日志一】

1998年6月17日

行程:拉萨贡嘎机场——米拉雪山——工布江达县——阿沛大桥——八一镇

经过3000多公里的飞行,6月17日清晨,习近平在拉萨贡嘎机场下机。援藏干部由省委副书记陪送进藏,是当时全国规格最高的,西藏自治区党委有关党政领导到机场迎接。

披上圣洁的哈达,喝过藏族同胞敬献的青稞美酒,援藏大部队留在拉萨休息,习近平则抓紧时间,率先遣队马不停蹄向福建对口援藏地区——林芝进发。

车出贡嘎机场,一路童山漠野,罕见人烟。狂风卷着碎石抛向四野,砸得车窗噼啪作响。崎岖的道路上车子颠着跳着晃着,脑袋几次撞上车顶。想喝口水,杯子却难以送到唇边。

舟车劳顿 就着矿泉水大口吃面包

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之间,是500多公里漫长的路程,习近平乘车走了一天。途中的米拉雪山海拔5000多米,山顶汽车必经的隘口上,林芝地委、行署和群众挂上了热烈欢迎的横幅和象征吉祥的经幡,风中,映着茫茫白雪的大红横幅和五彩经幡猎猎有声。

翻过米拉雪山,车队沿尼洋河畔顺流而下。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全长307公里,在海拔2900米的八一镇汇入雅鲁藏布江,垂直落差2000余米。长河流淌着清澈澄碧的雪水,向东穿过大川陡谷,绕过断壁悬崖,河面越来越宽,两岸绿树葱茏,牛羊像珍珠一样洒落在草甸上。

车队停在坝上的几棵白杨树旁,大家下车吃午饭。一路劳顿,秘书和随团医生晕得趴在车上,习近平却依然精神焕发。他搬了个石块坐在白杨树下,打开分给自己的干粮盒,就着矿泉水大口吃面包。看到我耷拉着脑袋坐在一边,便拿个干粮盒递给我说:“还是要吃点东西。”

车到林芝境内的工布江达县,习近平风尘仆仆,拐到县委办公地拜访,扎根西藏20年的县委书记热情介绍当地情况。出县城不远,一座横跨尼洋河的柔性悬索大桥映入眼帘。听说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的故乡就在附近,大桥是他出资修建且命名为“阿沛大桥”。习近平下车,和第一批援藏干部领队邓保南一起走到桥头仔细观看。

见义勇为 把氧气袋让给随行同志

抵达八一镇,已是晚间8点多,天还亮着。住下后,我觉得精神好多了,又是猛吃饭,又是洗澡洗衣服,还谢绝了氧气袋。不料躺下不久,问题来了:胸闷、头晕!原以为会慢慢缓解,可是脑袋越来越糊,我开始大口喘息,觉得自己在往深水里下沉……一丝尚存的求生意识催促着我,咬紧牙根挣扎着起床,一脚深一脚浅蹭到楼下服务台求救——

一看我脸色发紫,嘴唇发黑,服务台的藏族小伙子三步并两步往楼上跑,不一会儿,拎来了一个大氧气袋。

吸了氧,回过神后,我一抬头看见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翻过凌晨1点。

“呀,这么迟了!你拿来谁的氧气袋呀?”我问。

藏族小伙子大大咧咧地说:“没事,那个年轻人听说有人不行了就让把氧气袋拿来。”

那个氧气袋让我平安度过进藏的第一个夜晚。我心里过意不去:初来乍到世界屋脊,氧气袋可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是谁让给了我?

第二天,我半开玩笑地问一起进藏的队友:“昨晚是哪位年轻人见义勇为,把氧气袋让给我了?”

“是我。”习近平笑着回答。

相关新闻


盘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常委在《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文章

跟习总书记学习如何守好政治纪律

习近平主持第15次深改组会议六大看点

习近平调研暖心细节:沿着田埂走进稻田 同村民促膝长谈

习近平3天2次批示天津爆炸事故:血的教训极其深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