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路上

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4】

楊立新

2018年06月01日08: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勸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末民初)王國維《人間詞話》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2014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2003年7月13日《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之江新語》)

——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上作報告時的插話》(《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解讀:

《人間詞話》是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的文學批評著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說,是對歷史上無數成功人士的經驗總結。王國維發現,成功有其共同的內在邏輯,這種邏輯在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中得到體現。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王國維將此句解讀為: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瞻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盡管遇到百般困難,還要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斗。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意指人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煉之后,就會日漸成熟,豁然開朗,進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習近平在論及領導干部讀書學習時,多次引用王國維的“三境界”說,並詳加闡述: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裡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習近平說,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恆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王國維照片

【辯証】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2015年9月22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

——2015年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4年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解讀: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意思是說,天下萬物各不相同,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個性,這是客觀存在的。孟子這段話強調了事物的差異性。

習近平在談及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時,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觀點。習近平指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隻有特色之別。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

孟子像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