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拔出“萝卜招聘”背后的“大萝卜”

士心

2015年08月25日09: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4日有媒体报道:在湖北武汉市2015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市人社局涉嫌为下属市人才服务中心“萝卜招聘”:名义上向社会公开招聘的3个岗位(其中一个岗位招两人),实际上是为内部4名工作人员量身定做。

近些年来,人们对“萝卜招聘”这一名词,早已不再陌生。它是指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逢进必考”大环境下,某些用人单位为安排有关系的候选者,巧妙地设置各种招聘条件或职位,以达到关系户成功应聘的目的。

“萝卜招聘”从表面上看,多数程序合法: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按规定笔试面试,最后还要煞有介事地公示招聘结果。因此即使引发怀疑,也很难抓住确凿证据。然而这一做法不论如何巧妙,仍属掩耳盗铃。在小范围内人们对此自然心知肚明,迟早会被散布出去,成为“公开的秘密”。即使是一般社会公众,只要稍加留意,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比如上述武汉人社局所招聘的3个岗位,年龄要求为不很常见的标准:40岁,这就很让人怀疑。当招聘结果公示时,果然拟聘人员中最大年龄者为39岁。不过更有细心人发现,公示中的拟聘用人员,居然全都是已在招聘单位工作的人!不论用人单位如何狡辩,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那简直是把社会公众当成傻子。

令人忧虑的是,“萝卜招聘”事件已并非罕见。这种事例积少成多,不仅会让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彻底寒心、国家的人才选拔达不到预期目的,更重要的是有损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们对公务员考录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丧失信心,对干部队伍产生敌意,加剧“仇官”心理,进而质疑党和国家用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损害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与公信力,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绝不能等闲视之。

要根治“萝卜招聘”,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必不可少。比如不能允许用人单位随意设置“奇葩”条件。如确有需要,必须充分说明理由,最好是在公开招聘信息时向社会公众充分说明设限原因。其次是减少面试的权重,甚至只设“合格”与“不合格”两个选项——评委如果打“不合格”,也要把理由说充分。因为近来年揭示出来的考录及招聘工作的弊端表明,面试环节的“暗箱操作”很难防范。遴选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不是选演员,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内,考官能看出什么能力和水平?不过是给打“人情分”提供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一旦查出有“萝卜招聘”的事实后,就要问责到底、问责到人。“萝卜招聘”虽然容易披着程序合法“外衣”,较难查实,但只要深究,也不难探明真相。问题是以往即便查出有“萝卜招聘”事实,也往往漠视“萝卜招聘”所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顶多把板子打在个别具体经办人员身上,用重新招聘等做法蒙混过关,没听说哪个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因“萝卜招聘”而丢官,甚至被牵扯出腐败问题受到法办,因此才使许多搞“萝卜招聘”者有恃无恐,“萝卜招聘”现象日益泛滥。

要知道,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权,往往掌握在“一把手”手里。无论是谁要制造花样、搞“萝卜招聘”,没有主管人事的领导点头批准,绝不可能得到实施。而主管人事的领导,绝大多数都是“一把手”,他们才是“萝卜招聘”背后的“大萝卜”,甚至个别人就是“萝卜招聘”的指使者与主谋。他们也是许多希望托关系、走后门挤进机关和事业单位者的主要腐蚀贿赂对象。如果不对他们违纪违规搞“萝卜招聘”的行为予以深查追责,包括对其可能以权谋私及受贿行为进行彻查,“拔出萝卜带出泥”,就很难形成震慑力,很难从根本上去除“萝卜招聘”现象,也很难恢复人们对选人用人公平性的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领导干部不能做平庸的“守摊人”

审查红头文件利于防止“以权代法”

涉腐官员“对抗组织调查”是死路一条

从陈云处理家事的三封信看为官之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落脚点还是“能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