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涉腐官员“对抗组织调查”是死路一条

郑端端

2015年08月24日10: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纪委21日通报指,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存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行为”。这并不是一个新表述,据记者统计,十八大以来,在纪检部门的公开通报中,至少有二十多名被查官员存在类似行为,其中一些人更是“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

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的雷厉风行,中国官场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廉政风暴”。烂树被连根拔起,病树在党纪国法的震慑下日渐治愈,但是,一些官员面对组织审查,不仅串供、转移赃款赃物,对抗组织调查,更是心存侥幸,找人说情,搭天线,订立攻守同盟,甚至在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还出现下属为上级领导“揽责”、主动背黑锅的现象。

贪官们在膨胀的物欲权欲私欲的诱惑下,心存侥幸,垂死挣扎,与纪委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因此,反腐利剑在威慑“胆小如鼠”者的同时,也让一些腐败分子露出了狰狞面目。令政策、斯鑫良、栗智、徐钢等干扰、妨碍组织审查;杨跃国、李云忠、郭兖生等“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疯狂转移资产。凡此种种,落马官员的百般狡辩、万般抵赖,总以为是人不知鬼不觉,总以为组织上查不到,错误的认为“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真相只有一个,抹不掉,删不脱,永远都在那儿,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这不仅暴露了落马官员对党组织不忠诚,欺瞒组织的“鬼胎”,更是没把组织纪律、党纪国法放在眼里。

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我们素来与各种腐败行为势不两立。从被查处的“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案件不难看出,其一,腐败分子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乖乖等待被“拿下”,随时都可能反扑。其二,腐败纵横交错,作案手段更加迂回隐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诸如,以权谋私期权化;获利敛财间接化;对抗调查智能化;腐败案件涉外化。

其实,早在2014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巡视工作情况汇报时就曾指出,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窝案串案增多;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权权、权钱、权色交易频发;官商勾结和上下勾连交织,利益输送手段隐蔽、方式多样;有的公然对抗、妨碍组织审查,形成“拦路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四条也明确规定,“有其他干扰、妨碍组织审查行为的”,可以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反腐形势依旧严峻,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层层逼近,逐个击破,识破贪官的“阴谋诡计”,只要发现蛛丝马迹,就顺藤摸瓜,坚持一网打尽,绝不能网开一面,心慈手软,在祛除权力魅影的同时,对设置重重困难、阻挠办案的“小鱼”、“小虾”也要动真碰硬,决不轻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打破腐败链,打破潜规则,打破腐败胆,打破腐败心,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彻底瓦解落马官员的“黄粱美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腐败”是种慢性病,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但反腐倡廉,是一场不能输,更输不起的斗争。因此,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科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让权力进入制度的笼子,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那些存在大大小小贪腐问题的官员,应当放下臭架子,认清现实,“坦白从宽”才是唯一出路。另一方面,不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险阻,党和政府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劲头,保持思想不疲、劲头不松、措施不软,严格制度执行,强化权力失责的追究,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把政治生态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形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