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角形”下的权力结构重置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权力下放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随意性大、标准缺失等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部门利益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权力下放并非是基层“点菜式”,而是上级部门“配给制”。东部一县级市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以从市里拿到的357项省级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为例,这些事项多是省里各厅局报的,而非地方提出的。许多权限无法下放是因为与部门法规有冲突,而这些法规背后牵扯着部门利益。
一些地方干部直言,有的部门在下放权力时,只放复杂的、要负重大责任的权限,而把操作简单的、权力含金量高的、体现权力特征明显的、没有特别大责任要负的权力留在手中。
地方干部对权力下放之惑的背后,是对权力配置结构的不满。一位县级领导说,现在中央审批事项还有1400多项,而以浙江为例,省级层面在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前是949项,地市级平均700至800项,到县一级平均不到600项,这种倒三角形权力配置的结构仍然可以视为计划经济的延续。目前,浙江省正致力于改进这一结构,规定省里审批事项不超过500项,地市级不超600项,到县一级700项左右。
业内资深专家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权力分布应为正三角形。从国家层面,放权要建立几个凡是: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或相关部委批准的综合性规划项目,可以不必再在国家层面审批,国家层面只批规划不批项目;凡是不使用中央资金的,国家层面也不必再审批了,企业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凡是不跨省一级区域的、只一个省范围内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再审批。省市一级权限的下放,也可以参照此方式类推,从而为基层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
对于行政审批下放,乃至取消,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市场的现状是重审批轻监管,前面复杂繁琐,后面无人管理。其实行政审批权的改革,下一步的理想目标是轻审批重监管,行业准入制定标准即可,后面严格监管,一旦出现问题,采取最严厉的惩罚措施。“过去我们市场经济不发达,很多人不知道干什么,所以需要引导大家去做什么,现在则不然,应该告诉大家不能做什么,其他的,非禁即入,完全放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