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21日,邓小平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一举攻占绥宁县城寨市镇。由于红军连续作战,邓小平命令部队在此临时休整。
第二天清晨,邓小平洗漱完毕,就叫警卫员拿烟来抽。警卫员翻箱倒柜都没找到烟。原来是由于部队行动迅速,从广西带来的几斤旱烟放在马背上丢失了。邓小平只好用土纸当烟吸了几口,便独自散步去了。警卫员知道他的烟瘾大,便到附近村子里找烟。在一老乡家找到了烟叶,警卫员要付钱,老大爷坚决不肯收。警卫员只好拿着烟叶,快速赶回驻地。
邓小平回来后,看见桌上摆着烟,就问警卫员是不是丢失的烟又找回来了?警卫员回答说:是老乡送的。邓小平又问:没给钱吗?警卫员回答说:是老乡不肯收钱。邓小平说:我们是革命的军队,决不能随便收老百姓的东西。接着他从衣袋里拿出三块银元,交给警卫员。警卫员赶到老大爷家将三块银元交给他,可老大爷还是不要。邓小平说:好,我亲自去给这位老乡送烟叶钱。
邓小平见了老大爷后说:“大爷,你对我们红军的一片心意我理解,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有严格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邓小平边说边将三块银元往老大爷手里塞。老大爷很是感动,老大爷说:首长,钱我可以收,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邓小平说:是什么条件,你尽管说。老大爷把儿子拉到身边说:国民党逼我儿子当兵,我不答应,今天,看到你们红军为劳苦大众打天下,我请求你们收下我儿子当红军。于是邓小平送给了老大爷烟叶钱,收下了他儿子当红军。
正所谓“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笔者感到,邓小平二送烟叶钱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当年人民群众为什么要“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结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才完成了“星火燎原”的伟大创举。
时至今日,为什么一说到人民军队,人们就会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说到领导干部,人民就会想起“两个务必”,原由就在于这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品牌”和“符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党和军队都能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从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由此观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二送烟叶钱,见证了作风建设是党的“常青藤”,要进步,要发展,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时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