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我们高度重视”……等等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官腔官调”,笔者认为,“官言官调”也是“四风”之一,空洞无物的官话套话,已成为一些地方官场的一大特色。那些味如嚼蜡的官腔,破坏了官员群体的形象,也一直饱受公众诟病。
一些领导干部在说话时之所以热衷于打“官腔”,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对群众没有感情,对工作没有激情,遇到矛盾绕道走,见到问题闭着眼。正因为如此,在讲话时乐于当“传声筒”、打“官腔”,不触及矛盾,不解决问题,成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官。一些领导干部在说话时打“官腔”,还有一个能力和水平问题。由于平时不注意学习理论和政策,不重视调查研究,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缜密思考,长期依赖秘书的“代劳”,结果自己对上级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对工作情况胸中无数,说话自然难及要害,不得已只能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和套话来搪塞。
“八项规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都是在向僵硬死板的官场话风亮剑。作风体现政风、党风。多一些实实在在、情真意切的内容,少一些虚多实少的官话套话,是对人民利益的负责,也是真正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只有从思想上改造自己,把大脑深处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幽灵剔除掉,向书本和群众学习,才能讲出实话、真话,讲出有个性化、有人情味的话,用鲜活的话语去表达鲜活的政策,进而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