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推出“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基层干部的喜怒哀乐都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报道揭示的一些人和事很有典型性,让人感觉很接地气,很有正能量;同时报道也没有回避问题和矛盾,给人以更深的启示。
可以说,这些报道有助于大家正确看待基层干部,进一步拉近基层干部与基层群众、与社会大众的距离。然而,这只是第一步,要让基层干部工作得更有成效,让基层的各项事业办得更好,这才是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正确看待基层干部的同时,学会正确对待基层干部。
作为上级单位和干部管理部门而言,对基层干部要管好、管少、管住。有一对矛盾长期存在,一边是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另一边是,“天高皇帝远”,少数基层干部作风形象令基层群众不满。分析原因,关键在于管理机制不够科学有效。要健全基层干部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权责清晰、权责对等,避免“小马拉大车”;要为基层干部“松绑”,真正发挥基层组织、县直部门作用,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向基层倾斜的办法,让基层干部突破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天花板”。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纪律执行和监督检查,让基层干部能干事、不出事。
作为基层工作对象而言,要多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不可否认,基层工作推进难,有基层干部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基层工作对象的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配合有关系。作为基层工作对象,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基层干部是否“有油水可以捞”,自己是否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而是应想到这件事情是否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从而克服保守思想、狭隘思想,和基层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将一件事情办好。
作为社会大众,要向基层干部投去更多赞赏的目光。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由于社会偏激情绪的影响,基层干部很容易被工作对象误解,被社会大众误解,从而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我们既要富有正义感地对基层干部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进行鞭挞,对基层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但同时也要保持客观理性,不偏听、不偏信,避免被社会偏激情绪绑架,让基层干部蒙受不白之冤,让党委政府戴上“欲加之罪”。
当然,基层干部需要外界正确对待,更需要自我正确对待。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要意识到,相比较以往任何时候,干事创业的条件变好了而不是变坏了,可供发展的空间增加了而不是压缩了。
基层天地宽,大可有作为。没有理由自怨自艾,没有理由消极低沉,基层干部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夯实起“中国梦”的坚实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