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话,厅局级喝龙印,县处级喝7542,科级或以下就喝银孔雀吧。”这是大益茶销售推荐中流行的一句话,现在喝大益品牌的普洱茶逐渐成为官员间一种时尚和身份象征。(5月13日南方农村报)
官场雅贿转向茶叶,厅局级送龙印 科级送银孔雀。“雅贿”,贿赂方式产生了新变种,行贿人不再送官员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改而送天价香烟、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珍惜茶叶等,由于“雅贿”需求的不断膨胀,现已形成一个官员特种奢侈品形成产业链。
自古以来,行贿官员,就有“雅贿”一说。学者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写道:清朝末年的时候,京城中“雅贿”之风极盛,当时北京琉璃厂多数古玩店已沦为行贿受贿的“掮客”,而官员们则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礼者掏大价钱买了再送给官员。双方不提一个钱字,大把黄金白银却源源不断地通过古玩店流进官员腰包。
对于喜好附庸风雅的官员,直接送银子,不如送些古玩字画来的效果佳,于是,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就由白花花的银子、皮袍、人参,变成了大人们所好的周鼎与宋瓷。这样的送法,送的人坦然,因为不是银子,收的人风雅,可以显示自己的档次。肮脏的行贿受贿,这么一来,就被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烟幕”里。“雅贿”把一些领导干部的“腰包”鼓起来,把“贵族梦”圆起来,最难能可贵的是“雅贿”把受贿的“狐狸尾巴”藏了起来。
“雅贿”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儿”,行贿受贿性质没有任何改变。而且“雅贿”只是增加了检察机关调查案件的难度,并不能为行贿受贿方洗净罪名。
如何斩断“雅贿”之链?“雅贿”“俗贿”一并严惩。不论是赤裸裸的现金,还是古董艺术品,只要进入了政务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就构成了贿赂。它无关“文化”,亦无关“雅”“俗”。所以有关部门不仅要及时设“防火墙”,而且要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决不能因为“雅贿”披上“艺术”外衣就从轻处罚。而且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权力肆意妄为,显然不能一味的在奢侈品上“打板子”,还是得从规范权力的角度努力,把权力关进笼子 ,从权力源头切断“雅贿”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