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在新书《闲来笔潭》中写道,“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据5月9日新华网)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增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少数贫困地区的群众尚未脱贫。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部分群众成了弱势群体。这部分群众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关爱,更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扶。
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感情关乎成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是对党的宗旨的具体诠释,也是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心里装着群众,首先要关心处境最困难群众的疾苦。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如何,是对领导干部爱民之心强弱的最好检验。
众所周知,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和甘肃等地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百姓疾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上,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作风,为各级领导干部关心困难群众树立了榜样。
可见,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树立“天下可忧在民怨、天下可畏在民穷、天下可安在民富、天下可喜在民乐”的观念,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尤其是在涉及与困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养老保险等诸多方面,坚持多为群众办几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惠及自身的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广大党员干部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抓住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刻把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疾苦放在心上,深入到贫困群众家中,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少办一些“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多办一些让基层和群众满意的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