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受访者直言自己所在城市建设领域浪费现象较多,更多人认为,公共财政最应该投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在税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把来之不易的财政资源用到民生改善的“刀刃”上,亟待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据4月17日《人民日报》 )
有的官员为求政绩而建“形象工程”,从贫困县的“遮羞墙”,到既无美感、又乏实用的“标志性建筑”、“仿古景观”。有的官员为显示对文化的重视,斥巨资建设乏善可陈的文化场馆。许多领导干部把这些“面子”事儿做的足足的,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却没有把事儿办到老百姓心坎里去。政绩从何而来?是从老百姓的口碑中来。
想要公平拼政绩,就要有一个公平的考核标准。一个良好的考核标准是促进领导干部办实事办好事的“强心针”。如果上级领导对下级的考核落脚点就是那些“面子”,那下级的工作自然落不到实处,为人民服务的标准就会下降,财政的钱用歪了,老百姓自然也得不到真实惠,这就不是惠民的民心工程。
拼政绩,拼的是“里子”。“里子”是爱民之举、是惠民之事,是让百姓过好日子享好福气的民生工程。不管你搞不搞“面子”,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也是实打实的做出来的。表面功夫做的再好,没有甩开膀子真干出点实事,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面子”稍有瑕疵,“里子”却踏踏实实,老百姓也会欢迎你。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虚浮于“名在当下”的政绩工程,而着眼于那些“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政绩,那必会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