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江苏新华社快讯”微博曝光江苏南京多辆公车现身当地墓园,并“晒出”公车车牌号,引发网友大量转发。对此,南京市纪委政务微博“钟山清风”做出回应称,事件正在调查核实,如属实将严肃处理并及时公开发布处理结果。(据多家媒体报道)
清明时节,祭扫墓地、祭奠亡灵,是中国的民间风俗。在全国当下大力倡导清风行动、文明祭祀的大背景下,在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不久的大环境下,居然出现“公车现身墓园”这样的丑闻,实在是丢了先人的脸面、打了现人的嘴巴。
不但看出,网曝南京多辆公车现身当地墓园,无论是记者还是网友,关注的焦点应该都是“公车私用”。那么,在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不得公车私用的情况下,并且也屡有一些公车私用被曝光、被处理,为何仍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地方落实有关禁令的力度不够,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某些动用公车的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们对于公车私用已经习惯了、麻木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在他们看来,公车本来就是配给自己的,想怎么用,该怎么用,全由自己说了算。这其实是一些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官本位思维在作怪。他们已经将公车当作了公家配给自己的私货了。鉴于此,公车接送孩子上学、公车进出娱乐场所、公车现身墓园,如此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毫无疑问,“公车私用”的背后,是权力的张狂。车轮下的腐败,说到底是领导干部权力腐败、职务犯罪。那么,要想刹住公车私用狂奔的车轮,必须管好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权力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老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权力运行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不能谋私。而要做到如此,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必须痛下决心,敢于动真碰硬,绝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嘴上反腐”。
应该说,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由于官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特殊身份,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在反对“公车私用”等问题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或者说,喊的多,做的少;对别人提要求的多,对自己下狠心的少。所谓的用制度管人,往往管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此,必须打破这样的身份限制与角色定位,真正做到在制度规范、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例,用法治精神统揽一切、约束一切,不给领导干部权力私用、滥用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公车现身墓园”,能摊上多大的事?说不定是单位组织的以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祭扫先烈的公祭活动用车需要。笔者认为,即便是公祭活动,也应该本着安全、有序、文明、节俭的原则,并且也应该注意点形象。那么多公车排列在墓园,难道是想告诉别人,你是公家人,你能用公家车吗?是在向逝人显摆,还是在向世人炫耀?即便确实需要用车,也不一定非要停在墓园,完全可以停得更远一点,难道就不怕惊扰了长眠于地下的死者?因此,于公于私,公车现身墓园,都是极为不妥的。“公车现身墓园”不但应该摊上事,而且应该摊上大事。
“公车私用”,老百姓深恶痛绝。应该说,墓园见到公车牌,不但老百姓心里不爽,而且也与墓园的肃穆氛围格格不入,并且想必过去也曾经被曝光过或被处理过,但是,如今墓园又见公车牌,而且是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特殊背景下,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好在对此,南京市纪委政务微博“钟山清风”已做出回应称,事件正在调查核实,如属实将严肃处理并及时公开发布处理结果。希望这样的回应,不要成为“烂尾新闻”。尤其是在后续的处理上,不能再隔靴搔痒,或者仅仅是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为公车私用套上“笼头”,拉紧“缰绳”,而必须真正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实行“零容忍”。否则,类似的现象可能还会再度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