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据4月1日《人民日报》)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施行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自上而下,领导带头,层层落实,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公款吃喝有了较大的收敛。然而,当人民群众为这项利国利民的好“风向”拍手叫好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屡屡传来,诸如:公务接待转入内部食堂或者躲在私密性很强的私人会所,花的钱比以前更多;喝茅台要“撕掉标签”,甚至把酒倒进矿泉水瓶等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公款吃喝成为社会不正之风,是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损害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挫伤了政府公信,喝坏了党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更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狠刹“吃喝风”已经不能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惩治不力,惩办不严”了。
治理公款吃喝不能让官员产生“一阵风”的预期,必须把公务接待的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条款和标准。要建立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个人、单位,严格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样,才能让各级官员对公务接待纪律不敢再有蔑视和欺骗之心,让公款吃喝真正走进制度的“笼子”,成为不敢触犯的“高压线”,狠刹“吃喝风”。
破除吃喝腐败,造就风清气正,已经是时代强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人心所向,不可违逆。对一家还是一国,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回来,都值得夹道欢迎。只有“节俭风”压倒“吃喝风”,一切才有正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