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陕西省财政厅已对2013年省级部门预算做出批复,根据要求,除个别特殊部门外,陕西102个省级部门、单位都要在省财政厅批复部门预算后的15个工作日内,通过本部门(单位)官方网站、省政府门户网站或其他渠道,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 人民网 3月26日)
陕西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让群众了解政府部门到底是如何花钱的。据悉,今年支出将同比下降12%左右,这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体现,值得肯定与倡导。
“暗箱操作”容易滋生挥霍浪费甚至腐败行为,政府公开账本信息,有利于促进各项开支更加公正透明规范合法,财务机制将更加健康完善,实现财政收支健康运转,提高群众满意度。
各级政府公开财政预算要量化更要细化。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一步公开公众十分关注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在预算中的支出,特别是公开支出预算中每个数字的具体计算过程,给老百姓一本清楚的财政预算明白账。通过日益精细、具体的财政预算公开,接受各级人大及社会的有效监督,真正取信于民。
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通过制度给力强化信息有效公开,是推进阳光行政的重要方式。在全面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三公”支出定期通报制度、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等措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切实有效提高财政预算公开的质量,增强“三公”支出的透明度。
要强化监督问责。严格审查“三公”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弄虚作假、不按规定科目核算、转移或隐匿支出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保证“三公”经费的预算执行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