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来在北京、江苏和河北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不在明处大吃,躲到暗处享受”,公款吃喝腐败加速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隐蔽场所。吕日周等一些专家认为,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而要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公务接待报销制度。(2月28日 中国青年网)
自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和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以来,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得到极大改变,媒体不断爆出高档酒店营业额较往年大幅降低,高档烟酒销售量也明显下滑,足以见证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初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仍然阳奉阴违,有的还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者认为,严卡报销制度,对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现象会起到很大的遏制作用。
卡死报销口,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目前,有些部门报销制度执行较混乱。我们经常遇到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有倒卖假发票的广告,个别基层单位经常有报销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卡死报销口,严格按规定执行报销制度,对违规报销现象一律说不,强化领导责任,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审计和监督,让大胆腐败者浮出水面。各地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按程序监督和审查,而且对查处问题的必须严肃处理,对腐败者起到震慑作用。另外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行为。各级政府的公款接待情况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在严密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
公开账目,让每一分钱花的明明白白。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