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称,对中央机关招考近3年来的录用情况统计,中央机关新录取的公务员当中,60%以上来自农村或城市的工人、农民等普通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如果再加上来自教师、医生、工程师、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退休或无业人员等家庭的人员,新录用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公务员达到90%左右。(2013年1月9日京华时报)
由于公务员是“逢进必考”,曾几何时,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成了一年一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的一大“奇观”。尽管近些年来,报考公务员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拐点”,但是,人们对公务员招录的关注热度似乎有增无减。特别是一些地方频频曝出的诸如报考中的不诚信、考试中的作弊、面试中的人情、录用中的潜规则等问题,一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官二代”这一新名词,更让很多公众对公务员制度产生质疑。而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新录公务员,据统计,来自普通家庭的公务员达到90%左右。这一比例的背后,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可以宽慰人心的消息。
显公平。公开公平公正,是公务员招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能够考入公务员队伍,特别是进入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队伍,似乎想都不敢想。加之一些媒体上过度解读的“官二代”、“富二代”等通过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挤”进公务员队伍,似乎更给人造成了公务员招录工作中存在明显不公正的错觉。数字最有说服力,从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近3年的统计情况来看,有九成左右的新录公务员来自普通家庭,这无疑给了社会上普遍误读的说法以有力的正面回击。虽然近年来社会上对公务员考试热有很多议论,但这项制度的公正性是不容质疑的,公务员凡录必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当然,下一步还必须在已有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平性原则,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接地气。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国家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只有来自于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新录公务员,作为未来干部的基础和摇篮,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的新录公务员,将来很有可能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的出身与在基层的经历对于正确的执政思想和理念的形成很重要。来自于基层、出身于普通家庭,对于老百姓的疾苦与基层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也便容易与基层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也就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大公务员公开遴选制度,处理好公开遴选与考试录用的关系和改善上级机关人员结构与稳定基层队伍的关系,继续坚持重视基层导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去、上级机关公务员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广泛性和先进性。
管方向。任何一项工作,导向要正确,方向要明确。重基层、打基础、利长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同时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录公务员九成“无背景”,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基层、向基层倾斜、向普通群众倾斜的导向,与党的干部工作的导向是一致的。当然,加入公务员队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一路晋升的,更多的可能还是要立足基层、去往基层、扎根基层,对于那些长期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的同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在这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在身份上更多地向普通家庭倾斜、向基层倾斜,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公务员法规定的制度框架内,保持现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晋升制度不变,建立职级晋升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公务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基层干部只要努力,今后在待遇上就可以冲破科级、处级的天花板。这样的方向和导向更加能够稳定队伍。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公务员队伍建设与管理,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除了要不断完善公务员招录制度外,其他方面的制度,如考核奖励制度、培训制度、监督约束制度、权益保障制度等,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并坚决遏制和杜绝招录、使用等方面的不正之风,从而打造出一支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