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強化黨內監督 讓“鴕鳥”們抬起頭來

鄭中

2016年11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山西省天鎮縣民政局四任局長兩任紀檢組長對下屬管理不嚴被問責。一個部門因一名黨員干部發生問題,6人被問責,其中有的已經離職幾年,有的即將退休,都是因為他們對長期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離開曾經的職位仍難逃問責,彰顯出黨內監督的嚴肅性與連續性。

乍一看,這些紀檢干部有點“冤”。他們在任內,對違紀行為和違紀個人“開綠燈”、“當好人”,想的是“等我走了,這些事當沒發生一樣”。然而,組織上可不這麼認為,在他們離任以后,仍然追究了監督不嚴的問題並予以嚴厲的問責。自己給別人“開綠燈”,組織上卻不給自己“開綠燈”,真的是“冤”嗎?非也!

作為紀檢干部,發揮好“探頭”作用是職責所在,對於單位裡存在的紀律問題,輕者應該“扯袖子”、“咬耳朵”,重者應該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對各類問題要做到“明察秋毫”、“耳聰目明”。然而,據大量案例看出,有的紀檢干部奉行“鴕鳥政策”,不敢或不想得罪人,對各類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在錯誤面前當“木匠”,隻敢用榫卯,不敢釘釘子﹔是非面前當“瓦匠”,東一抹西一抹,善於和稀泥﹔對人對事當“花匠”,隻栽花不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不匯報、不處置的行為,使得黨內監督乏力、缺位、錯位、不到位,最終釀得“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把黨內政治生活作為一項重要議題進行研究,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其重要出發點就在於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台。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麼樣的黨員,就有什麼樣的作風。當黨員干部的紀律作風發生潛在問題時,就是靠黨內政治生活,靠一針見血的黨內監督,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實現干部隊伍的自我淨化,最終保証執政能力不退步。挺紀在前、用好紀律的尺子防患於未然,這是我黨不斷錘煉執政能力的法寶,必須做到“嚴緊硬”,絕不能“寬鬆軟”。

因此,對於黨內政治生活長期“不生火”,黨內監督處於隨意化、平淡化、形式化的傾向,各級黨組織應該積極貫徹六中全會的精神,“敲醒”當“鴕鳥”的紀檢干部,堅決履行黨內監督的職責。要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對“關鍵少數”的黨內監督不能疲軟,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還需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對這種“鴕鳥”干部,其他干部也要清醒認識他這不是幫你,而是害你,應該主動要求周圍的人指出自己的問題,不要害怕聽批評意見。若聽不到一點批評的聲音,隻會加速某些干部“跑偏”的進程。

另外從制度上看,要根治“鴕鳥干部”,就必須讓他們明白,今日你對違紀不管不顧,明日組織就要“找你的麻煩”。《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明確規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嚴肅問責。”紀出必行,行之必果,對監督不力者問責,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充分表現。

“外疾之害,輕於秋毫,人知避之﹔內疾之害,重於泰山,而莫之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自身監督。回望歷史,黨內監督作為我們黨自我淨化的重要能力,對於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借著六中全會勝利召開的東風,還望這些“鴕鳥”干部們把頭抬起來,真正履行互相監督的職責,對政治生活中不嚴不實的問題敢於批判,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不斷發揮黨內監督的威力和潛力,永葆共產黨人旺盛的青春活力和頑強的政治本色。

網評精粹:


服從是檢驗黨員干部核心意識的試金石

“故裡之爭”是一種文化的自我傷害

探風說情的“風口”必須堵住

刨斷蠅貪屢查屢犯的“根”

干部下村不該只是“刷刷臉”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