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近日,媒體報道了河北某市“社保局科員私吞900萬元養老金,虧空卻要參保人補齊”的奇聞。參保人告訴記者,如果不按社保局通知時限要求“補繳”,將“被踢出來”,“以后想繳都沒有機會了,從此享受不到養老保險”。繳費之前,參保人被要求填寫一份單子,說明這是個人自願補繳,“要簽字、按手印”。有參保人表示:“我雖然補繳了,但是被迫的。”
6月26日媒體在后續報道中披露,當記者就參保人所言,向該市人社局(社保局上級部門)求証時,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高某某說:“什麼叫被迫啊?她說的被迫,不知道你作為記者怎麼理解,是拿著刀子捅你,還是逼著你?”針對社保局是否還有其他人涉案,這位副局長強調:“我們內部涉及不涉及,反正經偵支隊沒有查出來。”而涉案科員究竟造成多少虧空,這位新聞發言人則說,“這個數字肯定是有,要不然每人補多少數是怎麼出來的?但這個數我手裡頭現在沒有。”
三段話,勾勒出一位基層官員的生動畫像。一般來說,官員遇事往往嫻於“打太極”、回避正面回答問題。如果是“新聞發言人”,更是擅長“發布技巧”,顧左右而言他,答非所問。這位人社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倒是有問必答,毫不收斂,讓人們得以真切感受到他身上權力的倨傲與蠻橫。
人社局本不該有如此倨傲和蠻橫的底氣。2010年1月,國辦轉發“暫行辦法”,全國范圍內養老保險關系開始允許異地轉移接續。這無疑是一項惠及全國流動就業人群的好政策,是有利於建立全國統一社會保險制度的利國利民之舉。人社部則明確要求,加快電子化轉移應用步伐,“2011年實現全國全部地市入網接入服務”。然而該市社保局異地轉移系統建設嚴重滯后,一直採用手工轉移模式,甚至市縣之間都無法電子查詢。
社保局科員白某某正是利用這一漏洞,從2010年到2013年,利用為他人辦理養老保險接續手續機會,將保費私吞。同時偽造該市所轄某縣社保局的個人養老保險轉移單,將其接入市社保局養老保險系統。由於市縣之間不聯網,市社保局也不核實繳費單據,隻看養老保險轉移單和對賬單,每月甚至每年都沒有內部核查,這樣,參保人交費后,可以正常收到養老保險手冊和個人賬戶對賬單,甚至有人已開始領取養老金。直到2013年社保局發現有巨額虧空,公安經偵支隊才查出保費已被白某某私吞,數額高達900多萬元。
因內部管理不善造成巨額損失,社保部門就應一方面全力通過法律程序向白某某追討,另一方面主動清查:為什麼一名普通科員就能打通所有環節,有沒有其他人收錢放行?而不應簡單把損失轉嫁給普通老百姓。但該市人社部門卻一方面替涉案人辯解,這位副局長就說,涉案人“家裡肯定想了不少辦法,最后退給社保局這麼多錢(858.4萬元)”,另一方面將缺口的40多萬元,讓參保人補齊,還讓他們填寫表格聲稱是“自願”。至於有人說是“被迫”,這位身兼新聞發言人的副局長則語帶嘲諷,還頗顯犀利:是拿著刀子捅你了嗎?
這不可不謂欺人太甚。被侵吞的900多萬保費究竟去向如何?有缺口也該涉案者補。社保局管理不善又該負什麼責任?本該因自身失職向民眾深切致歉,更不應讓參保人為犯罪嫌疑人和政府部門失職埋單。這交的到底是給罪犯的“贊助費”,還是有關部門的“失職補貼”?
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接續,本是順民意、得民心的大好事,國家有關部門也明確要求電子化以堵塞漏洞。由於自身不落實、不防范出了問題,一不查管理漏洞和涉案同伙,“反正經偵支隊沒有查出來”,二不關心有多少虧空,“這個數我手裡頭現在沒有”。說得如此理直氣壯,估計早已心裡有譜,“反正有參保的老百姓去填補”,而且篤定百姓隻能“自願”、必須“自願”。有質疑后,還稱又沒“拿著刀子捅你”。
不按期“補繳”就會失去養老保險,普通參保人面對強大的公權力,完全是雞蛋與石頭的關系。這種威壓,與“捅刀子”又有何區別。當地黨委政府真該以此為誡,深刻反思。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網評精粹:
相關專題 |
· 作者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