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干部一年一個崗,“重點培養”莫成“拔苗助長”

士心

2016年05月16日0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到32歲就要當市長了,放在“不搞年齡一刀切”的當下,絕對是個大新聞。5月15日媒體報道:湖北孝感市貼出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有一位1984年出生的干部洪某某擬任安陸市委副書記,提名為安陸市市長人選。

年輕干部“火箭式上升”,往往容易引發熱議。有人懷疑其履歷造假,不可能4歲就上學(洪某某16歲考入孝感學院)。有人認為“有背景”,要查一查家族關系。當然也有人認為,30多歲擔任正處已不算年輕。還有人說,年輕人有沖勁,多提拔年輕人沒有錯。

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黨的一個重要用人導向。年輕干部隻要有能力、有業績、能服眾,符合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年齡大小都不應成為問題。不過,具體到洪某某的提拔任用這一實例,似乎又確有值得深思之處。

從洪某某個人履歷看,他從20歲畢業到某區建設局工作,提副科、正科到副處,5年間提了3級,換了5個單位6個崗位,每個崗位平均工作僅有一年左右,最短隻有10個月。從2011年提為正處級至今,更讓人瞠目結舌:4年換了4個崗位,分別為孝感團市委書記、市政府副秘書長、安陸市委副書記、漢川市委副書記,最短的僅僅工作了5個月。

這種“走馬燈式”的任職,我們寧肯相信未必與洪某某個人的背景有關,也未必就涉及用人腐敗,或許是與他作為一種特殊的培養對象有關。據報道,從2011年起,湖北省就啟動了年輕干部成長工程,“以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集中選拔一批70后80后優秀年輕干部到市、縣、鄉、黨政班子正職或重點崗位培養鍛煉”。據說目前湖北已經有一批80后縣長,在培養年輕干部方面名聞全國。

看來洪某某的“神速進步”,就與這年輕干部成長工程有關。加快培養年輕干部,初衷肯定是好的,但這種一年一崗式的“重點培養”方式,就很值得商榷。干部的成長有一定的規律,培養的效果也要用業績來說話。偶然的崗位變動不足為奇,但有意讓其鍍金式地湊資歷,就有“拔苗助長”之嫌了。

首先這種一年一崗式的“重點培養”,不符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等用人原則。干部是否優秀,有一定的德才標准,最終要靠實績來說話,還要看群眾是否擁護。出實績不一定要熬時限,但至少要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有體現。群眾是否擁護,也至少要有一定時間讓人去了解。一年一崗,連熟悉情況尚且來不及,認人頭都有困難,更遑論正常開展工作?

其次,這種一年一崗式的“重點培養”,很容易助長年輕干部的浮躁心態,不利於年輕干部的正常成長。年輕干部的確有必要經過多個崗位、多種環境的歷練。但這種歷練需要一定時間,需要真正干事的環境,他才能經歷順境、逆境等各種考驗,才能耐住性子、磨出心胸、練就擔當,不懼風雨與坎坷,健康成長,所謂“墩墩苗”,也才能“接地氣”。如果都是蜻蜓點水,一掠而過,極易養成干部漂浮、冒進的作風,好的干部苗子也可能被毀掉。

而且這種針對少數干部的“欽點式”培養,對其他干部也很不公平。納入“重點培養”計劃的,年年有好事、次次都是他。而不少人在某個崗位上踏實工作多年,包括一些年輕干部,卻形同被打入“另冊”,換崗、提拔無望,積極性難免受打擊。都是黨的干部,差距不能這麼大。有可能培養了幾個人,卻傷害了一大片,不利於干部踏實做事作風的養成。

以往組班子、提干部,有年齡的杠杠。有的地方為了湊數,突擊提拔了不少年齡畸小的干部,以拉低班子平均年齡,留下不少弊端。現在不搞年齡一刀切,理應更理性、穩妥地做好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一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選拔規范,體現“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讓年輕干部在同一起跑線上“賽馬”。另一方面要在實踐中及時發現優秀年輕人才,該用則用,當提則提,不分圈內還是圈外,優秀年輕干部自然會脫穎而出。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網評精粹:


 

黨員干部怎樣在親情面前做個“明白人”

切實當好嚴肅換屆紀律的“守門員”

對騙取養老金者不能止於紀律處分

爭摘窮帽更須真摘窮帽

莫讓“帽子”禁錮人才創新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作者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