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語言賄賂”盛行根在權力未歸位

胡印斌

2016年04月07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語言賄賂”盛行根在權力未歸位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稱,目前,有的同志為了“討好”上級,故意在稱呼中省略“副”字,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層也被介紹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長,以此來表示自己對上級的尊重。但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語言賄賂”。

在職務稱呼上的錯喊、錯應,並非真的意識不到錯了,更像是一種將錯就錯、習慣喊錯。彼此既已心照不宣,則施受雙方當然心領神會。沒有人會當真,也沒有人敢不當真,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確實是一種“潛規則”,但事實上,早已成了顯規則了。

這樣喊來喊去,一方面,可能確實有希望他人“進步”的意思。官場中人,多想著積極上進,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實現更多的抱負,“副職”直接喊“正”,可以先過過嘴癮,享受一下虛擬的美好感覺,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

另一方面,究其根源,仍在於權力意識的揮之不去。下邊的人願意罔顧事實胡亂“封官”,盯著的仍是上級手裡的權力,希望把事情辦得順利一些,上邊的人之所以將錯就錯,依仗的還是手中配置資源的權力。比如,很多基層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來自上級機關的人,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辦事員,到了下邊也架子大得很,指點江山,似乎沒有什麼事是他們辦不到的。

說到底,隻要不祛除“官本位”的權力運行方式,不改變對待群眾的態度,則類似“語言賄賂”之類的花樣注定會層出不窮。具體而言,除了進一步規范相互之間的稱呼,倡導實事求是之外,還應該不斷為權力祛魅,強化約束權力,特別是杜絕權力運行的隨意和自由裁量。權力歸位了,則扭曲的官場文化也會銷聲匿跡。

為政之人的要務是服務公眾,官職固然代表了某種職級,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正常的權力倫理意味著提供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而不是當官做老爺,享受下邊人的頂禮膜拜。一個現代政府的公職人員,應該具備起碼的職業操守,即便是向古代傳統文化借鑒,也應該借鑒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擔當精神,而不是酸腐的官老爺作風。

網評精粹:

以精准化的機制破解干部“下”的難題

不能將“請把第1次回復讀3遍”當笑談

以權力“瘦身”奏響簡政放權最強音

別讓“辦案經費”節外生“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