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網絡時代需要治理觀的更新再造

關聲

2014年04月30日08: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借助網絡,民意更頻密地推動著社會進程。互聯網加速的,不僅是生活節奏,更有政治進程。物聯網、互聯網,網網相連,不僅為生活提速,也迫問著我們的治理理念——網絡時代該有怎樣的治理觀?

借助網絡,產品周期縮短了,廠商互動頻繁了,以往延續數十年、數百年的老品牌比比皆是,如今做個品牌能堅持三五年已屬不易,能獨立鰲頭十年,更是鳳毛麟角。數字化時代裡,越發短促的經濟周期迫使微觀經濟不斷提速,也將更快、更准、更有效的時代需求傳導到政治領域。

政策周期短了。一項政策從征集意見、制定、執行、反饋、評估到推廣都大大提速。不論是“十個指頭彈鋼琴”還是“步穩蹄疾”, 不管是帕累托改革還是耦合效應,改革從未止步。互聯網時代,有危機更有挑戰,有壓力更有機遇。不能為求新而改革,忽視歷史發展周期律﹔不能為求官而改革,沉醉於紙上談兵。

政策指向精確了。以往“一刀切”、“一攪子”的計劃少了,政策試點、評估、經驗介紹交流會多了﹔以往走村串戶、上田下鄉的基層調研少了,政務微博、書記留言版多了﹔民有所呼、有所願,指點輕輕一點,已越萬水千山。

官民互動需求更為迫切了。在湖北武漢,官員們在電視直播中迎接市民“問政”,有人啞口無言,有人汗流滿面。更多部門和官員開通新浪微博,直面輿情熱點后,被網民“點贊”或者“拍磚”,層出不窮的“惰政”之問,恰恰表明部分干部的治理水平、思路已和時代脫節,善於管、懶得治,用慣了老方法,見不得新路子,習慣於紙筆,跟不上鼠標和鍵盤。從表面看,是新時期推廣群眾路線所帶來政治環境的改變﹔從深層說,是以往傳統“父母官”的管理模式遭遇了現代治理新難題,在日益提速的社會運行速度面前鞭長莫及。

大環境在變,為民服務的宗旨不會改變。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最大改變,不僅是提速、更是減員增效﹔不僅是傾聽,更有官民互動。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干部,需牢記放權而非放手,管理進入精細化、現代化,更需以大謀小、從細微處著手,以新謀舊,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

相關鏈接:

長江日報:“長江經濟帶”是一個重大發展命題

檢察日報:誰該為“質量報復期”的建筑埋單

中國青年報:信訪不應該為司法兜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