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高溫天,市民乘坐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可謂是備受煎熬。8月13日下午,蘇州市交通局局長邵建林就親身體驗了一把“蒸籠車”——沒有空調的108路,體驗之后,邵建林局長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 (據8月14日揚子晚報)
局長親身體驗“蒸籠車”后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對於這種下基層體驗民生、立馬辦的作風,很多人都拍手叫好。其實,這位局長大人只是做了分內的本職工作,民眾卻拍手稱贊,可見民眾對改善民生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以至於黨政干部給民眾一點溫暖的陽光,民眾就會報以燦爛的微笑,甚至是拍手稱贊。但是,筆者認為,對於蘇州親身體驗“蒸籠車”的局長,還是先別叫好。
從局長大人一句話,就能盡快更換蘇州全市700多輛的非空調車,可見這位局長大人手握事關群眾民生的大權,他是“一把手”“一把抓”的典型。但是就是這手握事關蘇州全市廣大群眾出行這一重要民生大權的官員,卻沒有乘坐過他所管轄的非空調公交車。要不然他也不會在親身體驗一次以后,就立馬決定提前更換了。這說明這位局長大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很少深入到一線,很少深入到基層,很少深入到群眾之中,他不了解民眾出行之苦,不了解司機工作之難,工作中他存在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
一般而言,作為局長,平日裡上下班都會有公車接送,以至於很少有與普通群眾一樣擠公交車的經歷。蘇州這位局長大人之所以會親自體驗“蒸籠車”,還是因為在8月8日,蘇州電視台推出的《對話蘇州》節目錄制現場,有兩位公交達人邀請這位局長體驗一把108路非空調公交車。要不是有群眾邀請,估計這位交通局局長也不會親自體驗這“蒸籠車”,而民眾等待公交車的“非轉空”還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筆者在想,交通局局長以前沒有乘坐過非空調公交車體驗民生,那他所從事的其它工作,又有多少能親臨一線,深入群眾中呢?這個筆者心中大打一個問號。現在,局長經過親身體驗,才立馬承諾要提前把非空調車轉換成空調車,這只是其在對以往工作失職而採取的彌補措施,並沒有什麼值得拍手稱贊的。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群眾是水,黨政干部是魚,黨政干部應該時刻也離不開群眾,離開群眾將不能生存。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該讓這一黨執政的生存法則發揮作用,讓那些老死也不下基層、不深入群眾的干部失去存活的空間。最后,筆者希望黨政干部們多一些“蒸籠車”式的親身體驗,從而多做一些為民務實的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