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秋冬節時,河南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街上栽種的近千棵名貴香樟樹,直到今年5月一棵芽也沒發。而剛進7月,樹就被全部拔走,而且被發現沒樹根。對此,當地居民表示,這些是鎮政府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臨時突擊種下的樹。(據7月6日中國廣播網)
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為了確保政績形象,某些干部硬是讓“無根”的香樟婷婷玉立,叫人不服不行。說起來,應付領導視察,預先對視察地點“周密部署”、“擺攤設點”,這般亂象早已司空見慣——
去年年初,陝西省山陽縣一個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點,為應對上級檢查,村干部竟然私下雇佣村民,在沒經過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卻沒有播種。
去年7月,重慶市渝北區橫桷坪體育公園為了搞個預驗收,竟在早已枯死的樹干上打了孔后,插上“嫩綠”的樹枝,借以烘托氣氛。
還有“綠漆涂山”、“水泥地上種菜”等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沒有最假,隻有更假。一道道“政績回春”之術,盡顯忽悠公眾的官場“智慧”,官員們在為自己臉上貼金的同時,卻丟掉了最可寶貴的公信,傷了廣大民眾的心。
干部熱衷“面子工程”,根本原因在於其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扭曲,沒有解決好為誰服務、為誰創造政績的問題。當下是一個追求效率與速度的年代,埋頭苦干常常費力不討好,喬裝打扮卻能賣乖又討巧,助長了一些干部擺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的惡習。他們干工作不是著眼百姓的利益,而是考慮自己在上級機關的影響、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不怕群眾不認同,就怕領導不看中”。境界如此,怎不把心思花在投機取巧上、把精力用在造勢作秀上?
基層干部的作派,往往折射上級領導的作風。“面子工程”與“領導視察”,有時就好像“孿生兄弟”一樣如影隨形。換言之,某些干部之所以在“政績表演”上樂此不疲,與上級領導喜歡“看戲”脫不了干系。有的領導考察工作習慣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滿足於“圍著路邊轉轉,隔著車窗看看,端著酒杯談談”,工作不細致、不深入,有意無意給造假者敞開了方便之門。這樣下去,難免“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笑話成真。
勿庸諱言,工作上弄虛作假屢禁不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造假常有而問責不常有。中央《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對決策失誤、管理失職、處置失當、用人失察等七類問責情形作出了規定,卻沒有明確對工作失真甚至公然造假者問責的措施。一段時期以來,各地“面子工程”頻頻曝光,但是,或因為造假者“出發點”是好的,或出於造假事件“直接損失”無法核實,最終幾乎沒有人真正為此承擔責任。有責而不究,無疑是對“做假”行為的放任和縱容。
踐行群眾路線,鏟除“四風”之禍,反對形式主義首當其沖。干部的政績,關乎百姓的福祉。如果為官者的政績與人民大眾的幸福無關,即便“回春”手段再高明,這樣的政績不要也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