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工作會議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據6月30日《人民日報》)
應該說,一個領導干部有什麼樣的政績觀,不是其個人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業績的問題,而是影響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因素。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個重要的導向,就是看以什麼樣的方法對其考核,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作出正確的評價。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干部習慣於把GDP作為唯一的指標來追求,過份崇拜GDP,誤認為有了GDP就有了政績,增長GDP就是英雄。於是為了追求GDP絕對數字的增加,盲目攀比,簡單行事,熱衷於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應景工程”,隻求數量不求質量,而不顧及環境的惡化、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枯竭,干了“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傻事。
客觀地來看,GDP指標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的一個“顯示屏”。但是,GDP不能准確地測量和評價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GDP的增長不等於經濟的增長。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與“慢”,不是一個簡單的“好”與“差”的問題,而要看經濟、社會、自然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是否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全面發展除了要單純的經濟發展指標外,還要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等多項指標,否則隻能是不協調的、不可持續的、急功近利的發展。如果隻管局部不管全局,隻管城市不管農村,隻管經濟不管社會,隻管眼前不管長遠,即使某一方面暫時“上”去了,最后還是會掉下來,而且還會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價。
正因如此,領導干部要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要認識到“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多做抓基層、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在保持數量增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在發展經濟總量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含金量”,著力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為了引領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組織部門要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體系,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總量更看質量、既看速度更看力度、既看字面更看全面,從而引導領導干部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摒棄那種不計成本、不求效益的“發展”,反對那種以犧牲環境、生態為代價的“發展”,拋開那種忽視社會公正的“發展”,克服那種犧牲后人發展的“發展”,真正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
干部行不行,實績來反映。以什麼樣的標准和方法考核評價干部的業績,直接影響到政績觀的正確與否。組織部門要樹立正確的“風向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論英雄,按群眾反映來評定,憑工作實績用干部,克服“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的現象,真正把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選進班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