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晨報》報道,廣西北海警方近日破獲一起詐騙案。該市下轄的合浦縣一名護士溫某冒充“挂職副市長”,與情人郭某唱雙簧,對一些想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官職、工程或項目的人進行詐騙,8個月共騙取金額超100萬元。目前,溫某與郭某已被警方以涉嫌詐騙犯罪刑事拘留。
其實,“官場李鬼”行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假欽差”、“山寨市長”類似的事件頻頻上演,騙子又屢屢得手,3月份就有個叫趙錫永的人冒充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副部長級巡視員身份,在昆明、玉溪、澄江、通海等地區調研並發表言論、行騙。那我們不禁要問,這些並不高明的騙術為何能總能得逞?
在筆者看來,首先,現在的個別官員總是躲在辦公樓裡,有的是懶於走基層,有的是不願甚至是不敢與老百姓接觸,這樣干部與基層群眾越來越遠,人們對他們很陌生,騙子行騙就比較容易。而且,“官場李鬼”一般都有過某種經歷,對其所冒充的人物都有一定了解,加之雙方多在高級賓館、高檔轎車中見面,讓人對他們的身份不敢有絲毫懷疑。其次,也是由於受害人的官本思想嚴重。對領導惟命是從、阿諛逢迎,領導的話就是“聖旨”,要令行禁止,即使不願意做的事也要堅決執行。受害人根本就不會甚至不敢懷疑領導是假的,這就給騙子以可乘之機。再有,小官想當大官是很自然的事。給高官辦好事,再走走關系、跑跑路子,提拔就指日可待了,這也是升官的終南捷徑。誰說受害人傻、智商低?他們都非常聰明,只是他們的聰明被名利所蒙蔽,於是也就成了被遮上眼罩的毛驢,隻能被牽著走了。
其實,與其說受害者因迷戀權力被騙,不如說是因為權力近乎無所不能,以至於人們要對它趨之若?、敬畏膜拜。歸根結底在於個別官員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從政觀,不能正視手中的權力,將權力作為交易的籌碼,他們沒想如何做好本職工作,沒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而是一門心思地想往上爬。這樣的官員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往往損害著人民群眾的利益。
為維護我們黨和領導干部的形象,就要避免“官場李鬼”行騙的再次現象。一方面,要加強政務公開、辦事程序公開,上級的活動要讓下級、民眾有所了解,讓大家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也就讓行騙者無處遁形。另一方面,要轉變干部的官本思想,杜絕走后門、跑關系的不正之風,樹立風清氣正的官場氛圍。這樣,“官場李鬼”也就會失去行騙的市場和再生土壤,那行騙也就不可能得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