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顧協傳》中有一個“棒打送禮”的故事:顧協被梁武帝拜為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給皇帝起草詔書命令,參與機密,位高權重。有一次,顧協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門外。顧協重打送禮者的消息迅速傳開,從此顧家“絕於饋遺”,再也沒人敢送禮和請吃喝了。
俗話說,當官不打送禮人。禮之所至,情之所倚,送禮是敬重你,唯恐卻之不恭,又怎能打呢?在筆者看來,像顧協這樣“棒打送禮”之廉潔舉動,確實難能可貴。這對於當今官員如何拒禮、拒賄也頗有借鑒作用。
為官當思廉。“為人者,以孝為先。為官者,以廉為先。”兩袖清風,這是對為官者最起碼的要求。時下,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出台,有效遏制了吃喝送請之風,大多數官員面對送禮行賄能夠嚴詞拒絕,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但是當面對親情、友情的“禮尚往來’時,少數干部還是會盛情難卻,難以推辭。面對這種情況,官員不妨學學顧協,不搞親疏遠近,不搞平衡照顧,這樣一來表明自身公正廉明、兩袖清風的決心,二來也殺一儆百,不會再有人心存行賄的念頭。
為官當思義。為官必然掌權,雖有大小之別,但總歸處於“強勢”,能辦到許多他人難以辦到的事,自然也是他人行賄討好的對象。面對此種行賄討好情況,黨員干部在接受他人禮品時,先考慮是否合乎法律、合乎規定,在辦理他人“相求之事”時,先考慮是否合乎道義、合乎正義。淡泊名利,先義后利,以此來保持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為官當思責。“有權必有責”,作為領導干部,手中有權,不僅意味著發號施令,更多的是意味著責任和使命。因此,黨員干部在面對糖衣炮彈誘惑的時候,首先要想想自己的責任,想想身后的群眾,自覺摒棄個人私心雜念,不為金錢所困,不為名利所惑,自覺將身上的責任轉化為感恩報民的實際行動,服務於民,造福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