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我們都不會陌生。“狐假虎威”,就是指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人的人。
近來,一則網帖《實名舉報!戚瑞軍團伙打著中央領導旗號狂騙》攤上事了,帖文中的“詐騙者”戚瑞軍、董金升、王慧琴三人以侵害其名譽權為由提起民事訴訟將“實名”舉報者劉雙文告上了法庭。孰是孰非,尚且不辯﹔坑蒙拐騙,實在不該。
打著官員的旗號,借著辦事的幌子,招搖過市,坑蒙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在輿論的揭露下,一批批行騙者顯出了“原形”﹔在法律的懲處下,一個個行騙人關進了“囚牢”。但是,現象沒有絕跡,騙局還在演繹。如何杜絕此類“狐假虎威”騙局?關鍵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無論是權力尋租者,亦或是利益追逐者,都是在進行“權力交易”。權力買賣的背后,是黑色利益鏈條的接壤。權力賣方,為了一己之私,拜倒在人情、金錢、美色、嗜好的“石榴裙”下﹔權力買方,為了貪圖更大的利益,出手闊綽,一擲千金,投其所好,在所而不惜。帖文中,劉雙文花重金結交中央領導身邊人戚瑞軍、董金升、王慧琴,可窺一斑。
亦是乎,權力買賣尋租的空間裡,便造就了行騙者。利用大家心中的“貪念”,也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貪念”,他們鋌而走險,他們狐假虎威,他們招搖過市,他們坑蒙拐騙,他們也屢屢得手。但是,最終他們都躲不開法律的制裁。
打著官員旗號行騙,一再上演。避免“被騙”,就是要坐得正、行得端,消除內心的“貪念”,合法誠信經營﹔杜絕“行騙”,就是要利劍高懸,斬斷權力尋租黑色鏈條,讓權力買賣者“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狐假虎威”的行騙者“吃不了兜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