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民工禁止入內,違者罰款二百”!位於漢口三金潭小區的一座廁所圍牆上,竟然寫著這樣一段告示語,這讓過往此地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情何以堪? (據3月26日《武漢晨報》)
一直以來,關於農民工在城市中享有“特殊待遇”的新聞總是屢見不鮮,包攬著城市所有臟、累、苦工種的外來民工,為何總是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也許從漢口三金潭小區這個廣告標語中就可以窺探出此中“深意”了。
僅僅因為自建廁所被弄臟,就武斷的認為是外來農民工所為,進而大張旗鼓的寫出雷人“標語”,這種行為所表現出來的道德水准恐怕也不比弄臟廁所的人高多少。再說,究竟是不是農民工弄臟了廁所,也沒有可靠的依據,誰也無法肯定這就一定是農民工干的。
退一步說,假如弄臟廁所確實有農民工一部分責任,這位業主也大可不必來這一出戲。倘若能把農民工放在對等的地位,把標語改成諸如“朋友,希望我們攜手維護公廁環境”之類語氣緩和,沒有特定指向豈不更好。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不會讓人覺得冷冰冰的,更不會傷及農民工的心。 之所以會橫空出現如此冷漠的標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些城市人骨子裡那先天的優越感在作祟。他們從一出生就有戶籍、教育、醫療、住房等安穩保障。享有著如此完善保障的城裡人和從零開始打拼的農民工相比,自然容易會從心理上產生優越感,哪怕他的根也在農村,但這種優越感依然是實實在在。
溫家寶在兩會報告中提到:將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無疑,讓農民工在城市中盡快享有同等的住房、教育、醫療等諸多方面保障,才是破除歧視的最好辦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自由遷徙”。
相信,沒有了等級、沒有了歧視的城市才會更加美麗、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