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節收假上班以來,筆者所在的市紀檢部門抽調專人組成多個工作組,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明察暗訪的方式,多次深入市直機關各部門、各縣區及部分鄉鎮機關及事業單位,對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和黨員干部作風進行監督檢查,並嚴肅查處了少數違紀人員。
據筆者觀察,通過這次定期與不定期監督檢查,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回家吃飯的多了,公款吃喝的少了﹔走路騎車的多了,公車私用的少了﹔自費游玩的多了,公費旅游的少了﹔按時上下班的多了,遲到早退的少了﹔上班忙工作學習的多了,上網購物聊天玩游戲的少了﹔熱情周到笑臉相迎的多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少了......
與以往相比,盡管大家在各方面都表現的比較出色,但仍有一些人很不適應很不習慣當前這種被從嚴管理的局面,他們在背后抱怨說,到底是誰出的這專門整干部的“餿主意”?若長期這樣搞下去究竟還讓人活不活?為什麼還不快點結束這種“偷偷摸摸”監督檢查活動呢?
筆者認為,紀檢部門採取這種非常規的方式狠抓干部作風建設是完全正確的,所有黨員干部都應快速適應並養成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習慣,都應有較高政治敏銳性與洞察力以及良好的修養和品行,都應當自覺踐行“八項規定”,都應當爭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和人民滿意的公仆,而不要在那怨天尤人或消極對待。若某些人仍看不見大背景看不清頭勢而在那頂風違紀、一意孤行或搞應付檢查的話,那吃虧的還將是自己。
再說,如果每個干部都有良好的素質和較高的悟性,無論在何時何地、有人監督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做到遵紀守法,所做的事情都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所領取的工資,對得起黨和人民,即大家平時都養成了按時上下班、工作時間不干與工作無關的事、把群眾當親人、把百姓的事當自己的事、始終不貪不佔、不色不淫等良好的習慣,誰又會吃飽了撐的慌專門來搞這種明察暗訪呢?
從嚴治黨,黨要管黨,關鍵是要管好干部。從嚴管理、嚴格監督既是對干部的嚴格要求,也是對干部最大的關心愛護,而不是對干部不信任、不放心,更不是紀檢部門想專門整哪個人。現實中生活中,正因為一些干部平時不檢點自己的行為,而是早已養成並習慣了懶、散、庸、拖,甚至發展到貪財好色。若再不開展干部作風整頓,不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明察暗訪等方式進行教育、挽救的話,許多人就會走入歧途,這樣既會害了自己,也會嚴重敗壞黨和政府及干部隊伍的形象,還會嚴重影響黨風政風,極大地危害了社會風氣。
常言道:嚴是愛,寬是害﹔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從許多反面典型案件來看,一些干部出問題,多數都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現實中,一些干部在作風上的確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此,干部管理監督要抓早、抓小,要防患於未然,要從作風上抓起。如今干部日常管理監督的制度不少,關鍵是執行不力,許多人不自覺。必須出實招、下大力氣抓好制度的落實。從嚴管理的基礎在於及時了解、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實情況,對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而不能等到問題嚴重了、矛盾積累惡化了才去解決。那樣的話,就會害了干部。那樣的話,就會追悔莫及。
各級黨委和組織、紀檢部門要以嚴格的標准要求干部,加強對干部的經常性教育,深化干部對作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促使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的紀律,增強宗旨意識,樹立良好形象,切實加強干部的黨性修養。要認真執行並完善從嚴管理干部的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強化預防、及時發現、嚴肅糾正的工作機制。要加強上級監督、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和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管理約束干部的格局。隻有這樣,才能保証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文/秦漢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