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些地方黨群、干群關系比較緊張,“魚水關系”成了“油水關系”,甚至是“水火關系”。有的黨員干部在聯系群眾中存在“居高臨下”對待群眾,“蜻蜓點水”深入群眾,“頤指氣使”嚇唬群眾,習慣於“擺譜”,熱衷於“作秀”,“官本位”思想甚濃,甚至把自己當作了人民群眾的“主人”。
古人雲:“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面對“感動中國”的榮譽,陳家順回答:“當干部就是為群眾打工。”“為群眾打工”,主動為民奔波,體恤民工艱難,其感動無鴻篇巨著,無全星耀眼,卻微而不弱,燭照未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落到實處,黨員干部就要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真正踐行者、感動中國的“臥底”局長陳家順,真正樹立起“為群眾打工”的真作風。
隻有“為群眾打工”的真作風,才能真正接“地氣”。 密切聯系群眾,就要與群眾一條心,和他們跑到一條道上。民情是“第一信號”,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臥底”打工。通過切身體會,接到了“地氣”,摸清了情況。隻有“臥底”打工的真作風,才能積累起他最生動的語言、最鮮活的經驗、最管用辦法,最后才形成最可貴的精神。
隻有“為群眾打工”的真作風,才能真正有“底氣”。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辦事是“第一職責”, 陳家順全力為農民工找工作、調糾紛、挽損失,排憂解難,真正做用心想民工事的參謀員、真心說民工話的信息員、熱心解民工難的辦事員,踏踏實實辦了一些民工看得見、摸得著、叫得響的事情,真作風鑄就了他的實“底氣”。
有的黨員干部不屑做群眾工作、不願做群眾工作、不會做群眾工作、不敢做群眾工作,甚至還有一些人漠視群眾疾苦,違背群眾意願,侵害群眾利益,站到了群眾對立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侵蝕信任、消解共識,陷群眾工作於被動,透支著我們在黨群干群關系上的政治優勢。期待為“群眾打工”感動之后的行動,盼望更多的“陳家順”真正接“地氣”,有“底氣”,凝聚“打工精神”,常懷“打工情結”,當好人民群眾的“打工仔”,才能最終得到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贊譽,也才能讓人民群眾更加擁護黨的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