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委原書記羅蔭國被雙規之后,調查出貪污受賄16億人民幣,而且情婦100多位。在接受調查期間,羅蔭國說:“要說我是貪官,說明官場都是貪官!你們憑什麼專整我?你們有本事,真讓我交代,那我能交代三天三夜甚至三個月三年,我能把茂名官場翻個底朝天!”“你們以為我是貪官,關鍵,誰不是貪官,你們能說出一個我這個級別的不是貪官的嗎?全中國,我這級別的,有一個不是貪官的嗎?中國不就是腐敗分子提拔腐敗分子嗎?中國不就是貪官查貪官,腐敗分子反腐敗嗎?難道這個還要我告訴你們?”“像我這樣級別的,誰不能供出來百十個人?這太平常了!”“反腐敗是隔牆扔磚頭,砸住誰,誰倒霉。沒想到今天會輪到我的頭上。”“我在縣委書記這個職位上,在時下的社會環境中,不犯罪是不可能的。因為我除了有自己的價值理念,還有一個眾人實行的潛規則。”
羅蔭國作為市委書記為什麼能說出這樣的話?筆者以為,領導干部權力過大,沒有受到有效監督是問題的主要原因,我們的反腐沒有建起有效的第三方監控機構,出現“上級監督下級太遠,平級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太軟,下級監督上級太難,組織監督時間太短,法律監督為時已晚”等尷尬局面。對“一把手”的監督乏力,並不能說明我們缺少實施監督的辦法和手段,相反,黨紀國法作出的相關規定非常之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更是明確提出“一把手”是監督重點,並規定了十項監督制度。從監督主體上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檢察機關等是專職監督機構,各級人大、政協對黨政干部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新聞媒體、普通黨員和人民群眾可以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進行曝光、檢舉。既然在監督上“有法可依”,監督的主體又多種多樣,為什麼“一把手”仍頻繁“落馬”?隻能得出一個結論:相當部分的監督措施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甚至形同虛設。囿於現實國情,不少監督主體要監督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難上加難,甚至根本不可能。以茂名市而言,且不說平頭百姓監督市委書記、市長形如笑話,黨政圈內人要實施監督也難度極大。具體講,廣東省委、省紀委領導遠在廣州,想時時“看住”市級干部不太可能。不少領導干部還有這樣一種認識:既然省委將管理幾百萬人口的重任交給了書記、市長,就得有“基本的信任”,放手讓他們干事,有點小毛病、做事出點格似乎也可原諒。近年來,不少市委書記、市長的貪污受賄案件,都是在中紀委相關部門直接推動下才得以查處的,這是對少數地區“上級監督下級也難”現象的最好佐証。再看同級監督。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紀委有權對同級黨委的領導人進行監督,但事實上,紀委是在同級黨委領導下工作,紀委書記、監察局長的任職,市委書記有相當的“說話權”,紀檢干部的工資、住房、子女上學與就業等現實問題,都要在本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你叫紀委書記、監察局長如何放心大膽地監督市委書記、市長?黨務、政務不真正公開,群眾不知情,老百姓又將如何監督?等到問題不可收拾時,法律監督為時已晚,又將如何保護黨組織多年培養的干部?
一些專家提出,要想有效監督住“一把手”,首先應該對現行的反腐監督機制進行改革。一些人提出,應該像海關等部門一樣,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實行垂直管理,地方紀檢干部隻受上級紀檢機關領導,工資、住房、福利等與地方政府無涉,成為一支獨立的外部監督力量。這種提議與黨章等現行黨內法規相悖,暫無實現可能。還有些專家建議,綜合借鑒美國、印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機構設置經驗,成立中央反貪局或國家反貪總局或廉政公署,形成一支各級“一把手”無法左右的強大的專職監督隊伍。這些構想只是一家之言,但其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監督不到位的問題。
有效監督“一把手”,還必須對“一把手”的權力進行有效分解和制衡。在當前黨委議事執行合一體制下,這一點顯得特別重要。要分權,先得析權,“一把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先要搞清楚,不能有封建官吏思想,以為我當個縣令、知府,這一畝三分地上大小雜事都歸我管,我說了才算。在分權時,關鍵要分清哪些是決策權,哪些是執行權,哪些是監督權,這三種權力絕不可集於“一把手”一人之手。其次,對“一把手”行事要在程序上作嚴格規定,特別是對重大問題作決策時,必須嚴格“走程序”,哪一道都不能少,次序也不能亂,防止“一把手”暗箱操作,搞“貓膩”。再有,在重大決策上,要以黨委全委會票決為主,必須由常委會決策,實行一人一票,決不允許“一把手”先說話,其他人跟著喊好。說到底,這些分解和制衡“一把手”權力的事,不可能由“一把手”本人提出並實行,必須成為一種制度來強制實行。反腐敗,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制度。
黨的十八大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建設,明確提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作出反腐敗問題解決不好會亡黨亡國的重要論斷,表明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保証領導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能管住“一把手”,乃黨之幸、國之幸、民之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