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炮”是春節文化中的一項傳統民俗,燃放“開門炮”,無非是想討個吉利的好彩頭。然而在燃放“開門炮”當中,除了一些商戶和企業,還有很多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近些年,這項民俗開始有些變味變質,不少人在燃放“開門炮”時都抱著一種攀比斗富的心態,爭相比拼看誰家的“開門炮”聲音更大、時間更長、價格更貴。如此一來,原本喜聞樂見的民俗,漸漸成了一種擾民的陋習。
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更要明白,摒除燃放“開門炮”的陋習,也應是轉作風的題中之義。一方面,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應是文明、低碳生活的倡導者和推動者,燒錢燃放“開門炮”有負納稅人的期待﹔另一方面,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是移風易俗、傳播先進文化的模范,不能助長一些不良風氣。
我們注意到,去年已經有一些地方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公開表態,承諾不會燃放“開門炮”,並得到了民眾的積極好評。這不僅符合中央厲行節儉的精神,在革除積弊陋習、引導社會風氣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在霧霾天在很多城市成為“常客”的當下,希望有這種覺悟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越來越多。
與其燒錢燃放“開門炮”,不如用實際行動踐行“實干興邦”。無論是政府的政績,還是企業的效益,都不是由“開門炮”的炮聲大小決定的,我們要摒棄這種陋習,以“開門炮”打響新年厲行節儉的第一槍。切實轉變作風、轉變觀念,將該做的事落到細處、落到實處,將能做的事做到最好,自然會得到最好的報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