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末年初,屢有媒體披露有些地方黨政部門存在突擊花錢、濫發獎金福利等情況。盡管國家財政部也有官員解釋說,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是符合財政預算制度的。但是,機關部門年底突擊花錢等現象,從一定程度上還是暴露了財政預算體制的“痛”,也讓老百姓感覺有點“不爽”。
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都能過上好日子,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的,也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神聖職責。而要讓群眾有“好日子”,說到底還是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這就要求各級各地各部門要將有限的財政資金向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傾斜。換句話說,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干部必須堅持過“緊日子”。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勤儉辦一切事情,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是建設廉潔高效務實為民政府的現實要求。落實好財政收支預算安排,要做到“三保兩支持”:保基本、保民生、保重點﹔支持社會事業、支持基層運轉。要嚴格財政支出預算管理。堅持“開源”,千方百計多渠道籌集資金﹔堅持“節流”,優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用好每一分錢,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地方、個別部門、少數干部,卻很會自我享受,總認為公家的錢不花白不花、不用白不用,對自己一點都不扣,而對老百姓、對民生投入,卻很吝嗇。修豪華辦公樓、坐超標公務車、違規違紀亂發獎金,鼓了自己的腰包,但卻冷了老百姓的心,更不用說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了。這種隻顧自己奢侈腐化而不顧百姓冷暖的現象要堅決遏制。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提倡干部過“緊日子”,是心系群眾、改善民生的需要。干部辛苦,群眾才能幸福﹔干部過“緊日子”,群眾才能有“好日子”。反之,干部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損公肥私,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去過問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更不會真心誠意地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了。干部有了過“緊日子”的思想,便不會太多在意個人的利益得失,便會看淡功名利祿,也便能夠將更多的心思、精力、資金用在改善民生的事業上來,牢記黨的根本宗旨以及人民群眾的信任和重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奮發有為、兢兢業業地工作,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是新時期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行為准則。其中,“八項規定”明確要求,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因此,提倡干部過“緊日子”,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生動實踐。要結合基層實際,以群眾得實惠為目的,以群眾滿意為追求,制訂符合基層特點的相關規定,把全部的精力物力財力用於推進科學發展、改善民生民利,以扎扎實實的工作贏得民心。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目標再高遠,任務再明確,措施再具體,制度再健全,寫在紙上、貼在牆上,隻重口頭、不抓落實就是一紙空文。干部過“緊日子”,群眾才有“好日子”。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的,必須靠全黨同志狠抓落實。隻有全黨同志都能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率先垂范,才能激發出群眾更多的期盼、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前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