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高举旗帜 维护核心 忠诚担当 创新竞进

李鸿忠: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4】

—— 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鸿忠

2017年05月31日08:32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现代化的天津一定是一个领风气之先的天津,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天津。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城市第一定位,以敢于领先之魄力、敢闯敢试之作为,争当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

  1.坚持理念先行,向思想解放要动力。天津发展的天地之大,取决于观念转变之大。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念好市场、开放、绿色、创新、人民“五所大学”,以制度、措施、办法、氛围倒逼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坚决破除等靠要、“不找市场找市长”的传统思维,树立市场为帅、需求为王的理念,以市场定取舍、论输赢;坚决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的官本位意识,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对企业家要敢亲真清、热情坦荡,对初创企业要重点施肥浇水、给予阳光雨露,“护幼、容错、不赦罪”;坚决破除一亩三分地的封闭观念,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理念,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使九河下梢成为融商汇智、撷英汇萃之地;坚决破除怕字当头、自我设限、畏首畏尾的“蜗牛”思维,树立以新应新、以新赢新的理念,敢喝头口汤,敢吃第一只螃蟹;坚决破除坐而论道、知行不一的不良习气,树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理念,多一些亲力亲为,多一些下地扶犁,汗珠子摔八瓣,撸起袖子干起来。

  2.坚持改革攻坚,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体制机制是发动机,各种生产要素是燃油,抓住体制机制创新,就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改中有坚守、破中有新立,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一是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决去除烦苛之弊、施行公平之策、开启便利之门。二是聚焦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统筹推进金融财税、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健全生产要素市场,疏堵点、拆藩篱、破壁垒,使天津成为制度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三是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全面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壮大民营经济阵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值增利增效。继续支持中央企业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更多领域,尊重民企、信任民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更多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企业家脱颖而出,让天津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福地。四是聚焦先行先试,着力落实各项改革试点试验。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突破示范作用,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试点,敢闯敢试敢领先,出彩出新出成效。

  3.坚持开放先导,向全面开放要空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外智“五外”联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世界为天津用、天津为世界用。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打造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推动产品、品牌、技术、产能走出去,提高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外贸业态,密切人文交流和科技教育合作,扩大国际友好城市交往,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二是推进全方位对内开放。做好向东开放文章,加强与环渤海、东部沿海地区合作;放大向西开放效应,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精准高效做好对口协作帮扶工作;借重向南开放资源,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的战略互动;发挥向北开放优势,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是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坚持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金融创新、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国际航运功能等方面深下功夫,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真正“试”出新机制、新动能、新成效。

  五、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

  绿色是自然本色,是发展底色。要把“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把城市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1.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绿色现代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是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化,让美丽与津沽大地相拥。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天津发展的金山银山、最大本钱,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打造保护、治理、监管“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绿色谱系。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屏网相连、绿满津沽”的城市森林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蓟州山区、沿海滩涂、河流湿地,决不能让我们城市的“肺”和“肾”受到污染。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责任严究、损害严惩。二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发展同行。绿色发展是资源环境“紧箍咒”下的生存之道、治本之策、双赢之路。更加注重绿色GDP,强化绿色导向,打造生态型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减排激励和排放约束,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消耗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加大各类垃圾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三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百姓生活相伴。生态环境就是民生。要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实,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注重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绿色现代化真正“化”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中,“化”在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上。

  2.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优化城市布局。城市现代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坚持集约发展,着力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和规模结构。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沿京津主轴和津雄保一线,打造京津冀都市连绵带,从双城记发展到多城记。二是统筹中心城区、环中心城区、远城区协调发展,不断壮大区级经济实力。中心城区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和服务功能高度聚集的优势,向“上”发展,用好楼宇立体空间,聚集高新技术,打造高端业态;向“深”发展,注重地理空间的深度,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中心城区要充分利用服务相对完善、空间资源大的双重优势,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打造精致城区和一批特色园区。远城区要充分发挥空间、土地、生态等优势,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滨海新区地位特殊、角色重要,要在“新”上下功夫,在“优”上做文章。统筹港产城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统筹各功能区融合,强化极化效应,避免碎片化、同质化。三是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发展关键在“业”,产业空心必然人气难聚,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要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资源配置规律,以业兴城,推动产城、城乡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

  3.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升城市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要抓住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在精细化、人性化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天津特色,精心规划设计城市。将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规划的骨子里,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见贤思齐、紧密对接、相向推进、协同发展,把城市当成艺术品精雕细刻,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做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妥善处理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天地人的关系,把时代风貌与传统元素、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彰显城市精神、特色风格。坚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着力提升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展望性,强化规划的“龙头引领”和“钢规铁律”作用,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支撑天津长远发展的“底盘”。积极探索城镇乡村统筹谋划、地上地下一体开发、国有民营共同参与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提效、提速。瞄准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优化天津港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快天津航空物流区建设,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加强铁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建成“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和中心城区环放式、滨海新区“两横两纵”轨道交通网,构筑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交通网络系统。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智慧城市。三是深化细化城市管理,探索现代化大都市管理体制。着力塑造城市之“品”,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细化工程,精心营造大气、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着力留住城市之“根”,加强城市修补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挖掘用好丰厚的老城资源,精心打造具有浓厚津味儿的特色街区,延续天津特有的城市发展基因。着力追求城市之“新”,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天津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人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安定。

  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选举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做到与党委同心、与大局同步、与人民同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障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凝聚发展正能量,唱好天津“大合唱”。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画大同心圆,凝聚向心力。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广泛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对退役军人在思想上关怀、感情上关心、生活上关照,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2.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天津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立务实管用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治理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着力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大司法体制改革力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坚定法治信仰,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大都市必须以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支撑。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紧绷天津之“特”、天津之“卫”这根弦,承担“卫”的责任、守住“卫”的防线,成为拱卫首都安全的“天堑”。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加强生产、交通、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访调、诉调、检调、警调”对接平台建设,落实街镇基层社会治理责任,提升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大都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加强维稳能力建设,用高科技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暴恐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

  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天津,既要在物质上极大丰富,更要在精神文化上极大丰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要强化价值观引领,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人民、教育群众,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把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紧紧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有效引导和管控能力,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任何传播渠道。加强舆论引导,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依法依规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总集成、全覆盖的“津云”大数据平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充分保护利用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海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城市文脉,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让天津故事、天津声音广传四方,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生动、精彩的天津。加强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用道德模范、时代先锋、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做爱国守法、崇德守信、文明和善的天津人,做热情厚道、开明包容、大气豁达的天津人,

  做务实敬业、勤勉吃苦、坚韧自强的天津人,做敢为人先、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天津人,让绚丽多姿的现代文明之花在津沽大地竞相绽放!

  2.坚持文化惠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进文化滋润心灵、引领风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用文化内涵提升城市人文品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让艺术触角伸向恢宏广阔的伟大时代,走进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努力筑就天津文艺新高峰。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与科技、教育、金融、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扩大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将健康高雅的文化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真正让天津成为书香四溢、人文浓郁,有品质、有品位的城市。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树立为民情怀,以民评民说为标准、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民苦民痛为失职,紧紧抓住“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从适当提前和延长供暖期等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切实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建一批特色品牌高中。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打造职业教育示范区升级版,积极发展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二是把就业创业作为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使人人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三是坚持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打造健康城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心理健康服务。推动“三医联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力办好第十三届全运会,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天下为公、公帑共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人员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危陋房屋改造,实施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行动计划,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年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尤其对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要格外关注、关心,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一人一户的困窘,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黄瑾、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各地党代会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